國際視野:歐盟峰會了無新意

國際視野:歐盟峰會了無新意

剛於上周末結束的巴塞隆拿歐盟領袖高峯會議,在歐洲一些主要結構改革事項--例如勞工市場、教育、社會福利和稅務制度,以及金融市場融合等--雖然能達致某程度的共識,但是否能實現,則最少是未來兩三年的事,歐洲人辦事之緩慢,暫時不應期望過高。

只是歡樂聚會?
唯一有機會落實的改革,是各國答應開放能源市場,但在法國總統及總理礙於爭取選票,為免得罪工會成員的情況下,只同意開放商業部分,家庭用戶環節暫時擱置。
此外最令歐盟領袖雀躍及令全球矚目的是,在美國極力反對聲音下,拍板研製一套先進及精確監測氣候變化及地殼活動的所謂伽俐略衞星導航系統(GalileosatelitePositioningsystem)。另起爐灶的原因,明顯是想減少對美國全球衞星定位系統(GPS)的依賴,更重要的是在戰略上更能體現歐洲的獨立自主性。
事實上,巴塞隆拿會議只是前年3月里斯本會議的延續。過去兩年,歐洲無論在經濟或社會改革上能取得的進展基本上有限。狡猾的英國首相貝理雅在會上致辭時形容是次為「一個相當好和能實現進程」的會議,但會後卻「漏口」向外界說成是「一如以往、充滿歡樂氣氛」的聚會。這句「一如以往」不無嘲諷之味兒,足見歐盟各國在推動改革過程中,或障礙重重、或步伐緩慢、或各懷鬼胎之實況表露無遺。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