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市場挽救財赤

開放市場挽救財赤

周八駿

中國第九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又一個赤字財政預算,使二○○二年中國財政赤字將創三千零九十八億元人民幣的新紀錄,較二○○一年的預算財政赤字增加百分之十九,較二○○一年底實際財赤則增加了百分二十五。中國政府承認,為了確保百分之七左右的增長率,必須積極擴大內部需求;在貨幣政策無法放鬆的前提下,積極財政政策不但必須持續而且必須加大力度。
儘管按中國官方統計口徑,二○○二年財政赤字和累積政府負債都仍處於國際通行的安全水平。但是,必須重視的是,早在一九九五年中國制訂第九個五年計劃時,定下到二○○○年即九五計劃最後一年時,要實現當年財政平衡的目標。可見,中國領導人心目中,明白財赤必須加以控制,有可能應爭取財政平衡的重要意義。

盡早實現財政平衡
後來,由於亞洲金融危機出乎意料地改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條件,迫使中國政府自一九九八年起一直推行積極財政政策即赤字財政政策,而且,年度赤字和累積國債不斷擴大。如今,勢同騎虎。
到二○○一年底,中國累積了五千一百億元人民幣長期國債,其中三分之一用於西部開發。可見,一是總體上必須確保年增長率不低於百分之七,二是西部大開發急需資金,中國政府不能不繼續增加財政赤字增發國債。然而,財政赤字不可能無限制增加。尤其,國債發行有自我膨脹效應,因為償還到期債務的需求不斷上升,會使發行新債的規模不斷擴張。一旦形成慣性就很難抑制。於是,明後年,中國政府務必另覓良方來控制財赤。

財赤不能一直持續
我在本報多次闡明,在目前體制條件下,中國貨幣政策難以明顯放鬆,即使人民幣利率再下降,銀行儲蓄也未必轉化為投資和消費。這種現象在未來一兩年會隨國有商業銀行深化改革、人民幣利率逐步市場化而有所改變,但不可能完全消失。因而,彌補財赤惟有進一步開放內地金融市場以引進更多外資。
誠然,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形勢和經濟全球化愈益深入,中國政府已決定加入世貿組織後更依重內需來刺激增長。然而,只要貨幣政策無法跟財政政策配套,積極財政政策又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便惟有開放才能提供經濟增長所必須的資源。畢竟,確保不低於百分之七的實際年增長率是基本目標,惟此,失業狀況才不致於惡化,社會穩定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