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3年未竟功 大東高息取悅股東

改革3年未竟功 大東高息取悅股東

華禮士(GrahamWallace)是超級足球迷,但他今年是否有心情欣賞世界盃,實在難說得很。華禮士擔任大東電報局(Cable&Wireless)行政總裁3年,致力改革,可惜成效未彰,他當初許下的網上美夢,亦未見實現,投資者已等得不耐煩了。

氣定神閒,華禮士半點不像坐困危城。大東股價去年大跌74%,問他可有擔心?「我當然希望股價高一些。」他隨即指出,諸如環球電訊(GlobalCrossing)等競爭對手跌得更慘,「市場知道我們有分別」。
他力主全力開發的企業客戶電訊市場,已證實競爭者太多,網絡容量供應過剩,不少行家如環電等,不是破產便是陷入財困。大東的企業客戶服務部門大東環球(CWGlobal),亦不見得好景,估計本年度營業額仍會下跌。不過,華禮士依然樂觀:「經過淘汰後,愈少幸存者,我們愈易成功。」他的目標是:「要把大東變成最成功的環球電訊公司。」
華禮士向來務實,不愛浮誇。他那環球雄心早在3年前宣示,從未動搖。1999年2月,華禮士升任行政總裁,當時的大東業務紛雜,除擁香港電訊54%股權外,亦控有英國流動電話商One2One,以及澳洲的電訊公司Optus等。華禮士認為,業務太雜分散力量,不如集中全力於一門,他的選擇是:向大企業提供IP(互聯網協議連結)、數據和話音服務,因為將來是互聯網世界,而跨國大公司最花得起錢,做他們的生意最賺錢。
可是,採取這套策略的不只大東。英國電訊(BT)、美國的AT&T、Sprint、Qwest和環電等,莫不向同一市場提供所謂「全面網絡解決方案」,讓企業可以透過網上世界與顧客、供應商或僱員溝通。當然,如果企業客戶付錢,亦可得到網站管理(數據中心)等附加電訊服務。

依仗錢多血戰同業
可惜,互聯網泡沫迅速爆破,大企業對相關的服務需求,並未如預期般狂增,結果是生意不夠分,參與競爭者莫不遍體鱗傷。不過,華禮士深信大東最終能勝這場「出血之戰」,因為大東「銀紙多」。
華禮士至少做對一件事,就是在最適當的時候高價賣掉香港電訊、One2One和Optus。這些交易,使大東彈藥滿庫,截至今年2月初計,大東扣除債務後手頭淨現金多達42億鎊(約462億港元)。
以商業客戶業務而言,歐洲目前是大東最大的收入來源地。但華禮士知道,全球最大的企業客戶電訊市場在美國,故此去年決定收購美國兩家數據中心DigitalIsland和Exodus。儘管收購Exodus被股東批評出價太貴,但大東總算在美國建立起強大陣地。為圓他的環球夢,華禮士亦在日本進行了幾次收購。
坐擁大量現金的大東,除可進行收購,還可派發高息予股東,以及回購公司股份。據大東估計,在本月底完成派息和回購後,公司手頭淨現金將減至不足22億鎊(242億港元)。

股價長跌股東不滿
花這麼多錢派高息和回購,當然是為了取悅股東。不過,股東似乎依然不高興,他們既不喜歡股價長跌不起,也不喜歡華禮士的那一套,他們不相信大東在IP和數據中心的投資快有回報。持有大東股份的Britain'sStandardLife金融集團就表示:「他的策略至今還未證實可行。」
事實上,從大東去年發表的中期業績可見,負責企業客戶的大東環球,營業額佔整個集團的73%,但盈利卻僅佔總額的16.5%,而且據野村證券估計,大東環球要到2006年才可收支相抵。諷刺的是,大東目前最賺錢的部門是大東地區(CWRegional),即是在舊日英國殖民地經營近乎壟斷的業務,而主要的顧客,正是華禮士決定捨棄的零售客戶,例如在巴巴多斯打電話回倫敦找孫兒的老太太。
華禮士的前任是美國人布朗(DickBrown),布朗帶來美式的併購手法,在任29個月竟做了21宗收購。華禮士接任後銳意改革,精簡業務,專注於一,大方向肯定正確,現在他所需要的或許是多一些時間,去證明他的策略是對的。他說:「就時間而言,投資者與公司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他們有時以每日來衡量成敗,但建立一盤生意並非一兩日的事,你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但願投資者有這份耐性,雖然到目前為止,仍未有人預測華禮士地位不保,但如果再交不出佳績,股價續跌,投資者的耐性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