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說過,近代中國有三個半英語人才:其一是辜鴻銘,其二是伍朝樞,其三是陳友仁。還有哪半個呢?也許是他自己,他倒沒說是誰。三人當中英語最好的一個,他認為是辜鴻銘。
連林語堂也誇他的英語頂呱呱,推為中國兩百年來第一人。他原籍福建,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洋婆子,十三歲留學英國,二十歲在愛丁堡大學拿了個文學碩士學位。當過北大教授,除了英文,又精通德文、法文;另會拉丁文、希臘文、意大利文;還會講廈門話、上海話、廣州話、北京話。
中文是他回國後才認真學的,也十分出色,羅振玉就稱他的文章為至文。沒的說,他當真是個語言天才。有西洋主教,看不起林語堂的英文,對他卻折服不已。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通曉十七門文字,但未能用外語發表論文,暢所欲言,跟辜鴻銘相比就差了一截。辜鴻銘曾譏笑胡適,不懂希臘文和德文,竟有臉在大學裏大侃西方哲學呢。
怎麼他的腦子能裝下這許多語言?他說他的秘訣在於背誦。背誦?據說他能全背出莎士比亞三十七個劇本,能倒背米爾頓的《失樂園》,也背過卡萊爾的《法國大革命》。只是沒有他的記性,誰背得來?但願有他半個腦子就好了。能當上國父口中那三個半的半個英語人才,你能不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