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念珠菌肆虐護陰五大法

春日念珠菌肆虐護陰五大法

潮濕的春天,容易滋生細菌,甚至連陰道,都會被這微小生物肆無忌憚入侵,其實生粒粒又或痕癢難當未必就是有性病,例如感染了春天最流行的「念珠菌」也會如此,病因只怪平時個人衞生做得差!唔想當街𢱑痕丟人現眼,最緊要乾淨,就唔會再痕!
記者:梁佩芬
攝影:周旭文 
資料提供:趙康誠醫生

陰道清潔保衞生
1﹒清潔液保酸鹼值
用特別溫和配方,適用於外陰部位,不會破壞外陰脆弱的皮膚,配方有牛奶及麥蛋白含乳酸,不帶鹼性,有助保持陰部之酸鹼值回復至正常的pH3.5,減少細菌滋生機會。
用法:每次沖涼用少許鹼液輕輕清洗外陰部分,勿大力擦拭及直接清洗陰道。

2﹒衞生濕紙巾保乾爽
適合來月經的日子,小便後用衞生濕紙巾輕拭陰戶,能潔淨及保持外陰乾爽。另外,記得勤加更換衞生巾及衞生棉條,每日至少換四次或以上。最好不要用有香味的衞生巾,因會容易令皮膚產生敏感,引致紅腫,甚至發炎,令念珠菌入侵。

3﹒少着緊身褲多着裙
穿着尼龍質地的內褲或緊身褲,甚至絲襪,都比較焗,容易滋生細菌或細菌會困在空氣侷促的地方;穿棉質內褲比較透氣,可減低念珠菌生存機會。內褲及絲褲要日日更換。

4﹒大小二便抹法有異
大小二便後定必用紙巾抹拭,醫生說最好用比較堅韌的紙巾;另外,大便後抹法是向後抹,不會將細菌抹向陰道位,小便後最好用印乾尿迹方法,比大力抹好,因可能會不小心抹傷下體,就算傷口很細小都會感染細菌。

5﹒性交後小便去細菌
趙醫生說最好在性交後小便一次,可清潔留在尿道的細菌。性接觸時,下體各部分都會有機會留下不少細菌,尿道及陰道一樣,都要在事後清潔。女性的尿道較短,小便一次便可將留在尿道的細菌沖走。

近五成婦女會感染
婦科醫生趙康誠醫生說,女性陰道天生是酸鹼度ph3.5至4,在正常的酸性環境下,不會感染念珠菌。但當酸鹼度變得更酸時,即ph1至2,受感染的機會便提高,如孕婦、糖尿病人及長期服食避孕藥的女性。
更年期婦女因荷爾蒙改變,令下陰部分皮膚變薄,如不慎有傷口或不清潔,比一般有月經的婦女更易感染念珠菌。另外,如果陰道附近不乾淨,又遇上潮濕季節,容易出汗,護理不周,細菌極易入侵。趙醫生憑經驗得出,踏入春天,10個女病人中約有4至5位患上念珠菌,年紀可由十多歲未發育的女孩也會因不清潔而受感染。長期食避孕丸及使用子宮環的女性,子宮受刺激分泌會增多,最好用護墊保持衞生。

念珠菌不會影響生育
念珠菌是一種霉菌,最常見引起陰道炎的是「白色念珠菌」。醫生說,感染念珠菌最嚴重都只是「痕到死」,對生殖器官不會有影響,不會導致不育,但必須徹底根治才不會長期受感染。

病狀:
1.陰道分泌物呈乳酪狀,兼有臭味。
2.外陰痕癢,可能有一些白色粒粒生長在外陰的皮膚上。
3.小便時下體刺痛。

一星期可痊愈
一發現分泌不正常及陰部異常痕癢,需立即求醫,念珠菌多數不會自行痊愈。常用藥物是陰道塞藥、外用藥膏或口服藥物,有時醫生希望與患者性伴侶共同治療,以避免再互相傳染,有助徹底消除細菌。

正常分泌無色無臭
其實陰道內存在有來自子宮、子宮頸及陰道的分泌物,正常的分泌物顏色透明、不帶惡臭,也不會造成痕癢。但在排卵期,分泌物會增多,目的為方便精蟲進入,促成受孕。

自己洗陰道不安全
市面上都有一些支裝清洗陰道藥水,趙醫生稱外用清潔用品會較安全,始終將外物插入陰道清洗都不安全,有機會引致局部皮膚受損,甚至發炎;二是外物反而會帶有細菌,得不償失。

其他陰道炎
陰道炎泛指陰道受細菌感染的病,除因個人衞生欠佳,性接觸也會感染到,有陰道滴蟲、過濾性病毒(疱疹、椰菜花)等病,俗稱性病。這些病無分季節也能感染,一定要看醫生接受治療。性病最嚴重會引致盤腔炎,令小腹疼痛無比,更甚會導致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