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234億 懶理美國反對<br>歐盟自研衛星導航系統

耗資234億 懶理美國反對
歐盟自研衛星導航系統

歐洲聯盟各國領袖上周六不理美國反對,拍板研製一套能精確監測地震帶輕微地殼活動、分析風暴期間河流及湖水水位上升情況的革命性衞星導航系統──伽俐略衞星導航系統(Galileosatellitepositioningsystem),促使歐洲今後在全球太空技術上扮演領導角色。

這套耗資三十四億歐元(約二百三十四億港元)的系統共包括三十個衞星,在距離地球二萬四千一百三十五公里的太空中運行,數目比現有各衞星導航系統都多。

分兩階段6年後竣工
整個計劃將分兩階段研發:首階段(二○○一至○六年)所需的十一億歐元會由歐洲航天局跟歐盟十五國各負擔一半;次階段(預計二○○八年竣工)其中七成成本會邀請私人機構投資。預料由二○一○年起,每年收入可達三億七千二百萬歐元(約二十五億六千萬港元)。
歐盟各國就是否自行研發衞星導航系統的問題已討論了多月,美國工程界及政界均多次表態強烈反對,認為新系統功能與美製的全球衞星定位系統(GPS)重複。美國國防部曾警告,未來的敵人或會在戰爭中用上民用的伽俐略衞星導航系統對付西方國家。
現有的衞星導航系統除了美國的GPS,還有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兩者均使用軍事衞星,但一般人只需手提接收器都可接收它發出的訊號,知道自己的位置。GPS現廣泛應用在比賽用帆船、救援直升機、救生艇等。
不過,GPS及Glonass都有缺點:兩者的訊號覆蓋範圍沒有保證、不會為系統故障引致的財政損失負責,以及在緯度較高的地方,特別是接近南北極的位置運作不可靠。
歐洲國家都擔心,若依賴現有其中一個系統,特別是GPS,一旦與美國發生戰爭或有政治爭拗,美國會關掉衞星,威脅歐洲國家的安全。

較美俄系統更加精確
歐盟及歐洲航天局遂計劃研發一套遠比GPS及Glonass精確,誤差只得一公尺的伽俐略衞星導航系統,甚至可以監測地震帶輕微地殼活動,以及分析風暴時河流及湖水位上升的數據。
英國太空技術專家默登指出:「伽俐略的可靠,代表你可利用它駕飛機到世界每個角落,不只是在主要飛機航道。你可利用它在一幢建築物內找尋員工的位置,以及為失明人士提供額外指引。」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