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結果顯示,英國及其他工業國家男士的精子產量大幅減少,遠遠不及倉鼠。科學家將男士們精子銳減的現象,歸咎於污染問題愈來愈嚴重,尤其工業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化學物,如殺蟲劑﹙DDT﹚和聚氯聯苯﹙PCBs﹚,干擾了男士的荷爾蒙分泌和運作。
英國《獨立報》周日報道,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報告指出,自一九七○年出生的蘇格蘭男性的精子數量以每年百分二的比率遞減,他們的生殖能力比五○年代出生的男性減少兩成半。
美國環境保護局的研究更指出,現時男性的精子產量只是一隻倉鼠的三分一。
根據最新的研究亦顯示,男性精子數量在過去五十年由每毫升一億六千萬條,下降至現時的六千六百萬條,即減少約六成。是甚麼原因導致男性精子數量大跌呢?
科學家相信,導致男人精子量急降的「元兇」,是一系列由工業化所產生的化學物,干擾了男性荷爾蒙的運作,化學物不但引致癌症和破壞免疫系統,更損害男性的生殖能力。
現時工業國家大量使用干擾荷爾蒙的化學物質,如殺蟲劑。而其他塑膠成分也會過濾出干擾荷爾蒙的化學物,例如酞酸鹽(phthalates),而酞酸鹽可在很多食物中找到,如嬰兒奶粉。
科學家相信,男士接觸雌性荷爾蒙──雌激素(oestrogen)或製造塑膠PVC時所使用的近似雌激素的物質,也會令精子數量減少。
新西蘭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化學專家蕭伊恩去年在《新西蘭科學回顧》中指出,人從大豆製品所攝取的雌激素數量,遠比從製造塑膠的化學品中攝得雌激素要多上一千四百三十倍。他認為西方工業國家的男士精子數目下跌,碰巧素食和大豆製品大行其道,認為兩者是有着密切關係。
英國廣播公司和《獨立報》周日公開的一項研究也指出,人造雌激素即使間接混進食水會令魚類變性,這也可能影響到男士們的精子數量(見另文)。
環保專家憂慮,這些化學物對人類造成的影響,可能比對魚類的影響更加長遠。若布林博士表示:「人類與魚類不同,人類暴露於同一系列的化學物下,可能要等待二十年,才能發現化學物對我們下一代的影響。」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