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沒問題青少年」問題更大 - 盧峯

蘋論:「沒問題青少年」問題更大 - 盧峯

像這些不製造麻煩甚至不起眼的孩子,其實跟邊緣青少年一樣面對大量成長的困擾、難題。

才十四歲的少年人,本該是充滿期望、充滿活力的人,本該是準備在人生旅程中大展拳腳的人,現在卻為了一些感情上的波折而一起走上絕路、選擇一起結束年輕的生命。這不僅讓他們的父母、親友悲痛莫名,一般市民也無疑會感到震驚及難過。

需要更多關注
由於各方面條件改變及社會發展的緣故,香港的少年人比以往更為早熟,出現感情上的問題、煩惱並不是甚麼奇怪的事,甚至可能是相當普遍的情況;正因為這樣的緣故,很多社會服務團體都提供各種各樣的青少年輔導服務、輔導熱線等,希望協助青少年處理情緒、感情問題。可是在今次慘劇中,這幾位少年人在遇到感情糾結的問題時卻完全不懂得如何處理、完全沒有想到尋求師長、朋友、家人、社工的協助,反而一起選擇以最極端、最消極的方法,這怎不讓人震驚、怎不值得深思呢?
面對這樣的悲劇,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指摘某一方面,因為即使再多的社會服務、再多的資源也不一定能完全防止個別青少年人作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我們想說的是,現時的青少年問題比以往更複雜、更多種多樣,需要更多元化及全面的服務才有可能應付。例如以往的青少年問題關注的大多是他們的越軌行為、學習問題、操行問題;也就是說,只有出現明確越軌或破壞行為的少年人或學生才會得到特別關注、特別輔導。
但實情是一些操行學業都中規中矩的少年,甚至是一些成績良好的學生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由於他們沒有在學校內、家庭中製造事端,於是他們的問題便長期隱藏,沒有得到處理;更因為這些少年人習慣了不受注視或不想被視為製造麻煩者,他們即使情緒受到很大困擾時也不會尋求協助。於是,他們的情緒問題、感情糾結便愈積愈深,到最後便很容易鑽入死胡同,造成誰也不願看到的悲劇。

容易被人忽略
像這些表面沒有問題、循規蹈矩的孩子,像這些不製造麻煩甚至不起眼的孩子,其實跟邊緣青少年一樣面對大量成長的困擾、難題,由於他們沒有明顯的「病徵」,容易被學校、社會服務團體以至家庭所忽略。我們希望往後不管是學校或社會服務團體除了關顧「出問題」的孩子外,也能注意到「沉默的孩子」的需要,讓他們不要安於、甘於成為被忽略的一群,讓他們有更強的能力及信心跟人溝通,避免把自己鎖在困籠中。
(圖)現代青少年面對大量成長的困擾和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