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岸然
城中有不少文化人,若問文化是甚麼一回事,十個人會出現十多個定義,但文化總離不開人的行為,是一社群經潛移默化,發展出來的價值觀,是自然而然就存在的東西。字典中的定義,文化是一個社會智力發展的狀況,是一種智力表現的形式。說了這麼多,只想說明志大才疏,不學無術的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提倡引進所謂甚麼新的公務員文化,只是「隨口噏,當秘笈」之作,是令人笑掉大牙之作。
曾蔭權想學中國的領導人一樣要自創幾個有自己特色的口號,成為自己的主義,然後自上而下要大家依從,曾司長更誇張,要自創文化。但連基本理念都未有搞清楚,就公然倡議,要下級學習「推行」,甚麼新文化,新在哪裏?這根本就是中共在學雷鋒時代的管治之術,中共現在都不用啦,曾司長搞甚麼?
曾蔭權計劃在未來數個月,向一萬八千名中高級公務員灌輸一套新的管理文化,名為「尋根」云云,完全令人莫名其妙,再看看內容,要「精、快、儉」,即是要多、快、好、省。其實這只是管理人員入門必讀的管理學常識性目標。曾蔭權自吹為提倡公僕新文化,超級作大卻不面紅!
梁錦松向立法會議員透露,預算案未有提及的瘦身大計,留待日後新部長上任後正式落實,早幾天阿松在不同的場合亦多次提及要將商業機構的管理效率帶到公務員中。原來減薪幾個巴仙只是個小小開始,結合曾蔭權的甚麼新文化,這兩個寶貝一唱一和,一場公務員的減薪瘦身大行動就快展開,十八萬公務員將如何自處?
筆者也希望公務員穩定、清廉、非政治化。誰人不想?但政治有時會迫人而來,香港的公務員並非沒有政治經驗,更非不知道利用集體力量保護自己的階級利益。
六七十年代公務員為爭薪酬的合理的多次罷工,殖民地政府皆以不傷和氣的高超手法解決了。早幾年林煥光只是想引入合約制及在起薪點減薪的小改革,亦觸發萬人示威。今天筆者冷眼旁觀曾、梁二寶的手法,隱然覺得一場公務員大風暴快將來臨,處理不好,董伯伯無本事再坐五年特首之位。
平情而論,小公務員與你和我一樣,只是想找一份薪高糧準的好工,而當年比人幸運所以入職,政府架構龐大,人工過高,環境容易養懶人,全不是小公務員的錯,亦不可能是他們的錯。今天將社會失敗的責任往他們身上一推了事,然後拿他們做改革開刀的試驗品,公平何來。
理財失敗了五年的曾蔭權,對香港今天經濟的危機深重有不可推卻的責任。他的唯一長處,是在書本中找幾個似通非通的名詞包裝成自己的理念,今天將對公僕大規模裁員減薪加工作量的陰謀包裝說成是提倡甚麼公僕新文化,也太愚弄眾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