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英現樓回報勝收租股

國際視野:英現樓回報勝收租股

養兒防老乃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可是英國人則認為「供屋防老」才最實際,況且買樓自住,將來若有需要賣出,升值部分可以免稅,所以形成擁有自己的房子,是一般英國人的傳統理想,他們將畢生積蓄,絕大部分放在住屋上。近年英國經濟持續蓬勃,加上息率相對偏低,部分英國人加入買樓收租行列,除租金可以抵銷利息支出,還多一個資本增值的希望。
此外,隨着離婚率續有上升,愈來愈多單親家庭或單身人士出現,對住宅樓宇的需求大增,樓價被推高實不難理解。光是去年,英國住宅樓價上升近17%,需求之殷切可見一斑。

中小型基金有心無力
另方面,過去5年投資英國商業樓宇的回報率按年平均錄得12%,表現相當不俗。奇怪的是,根據統計,在過去10年,機構投資者如退休基金放在商業樓宇的資金比率卻由90年底的7.9%,下降至去年的3.3%,究其原因,英國尤其是倫敦的商業樓價非常昂貴,一幢商業大廈動輒數以億英鎊計,令到一般中小型退休基金根本無法沾手,更重要的問題是,大廈管理、維修及租務等配套,非有足夠專業人手,實不易處理妥善,更何況牽涉金額龐大,將來想脫手並不容易,倒不如將資金投入那些上市收租股,變相間接持有,更來得乾手淨腳?
股票的流動量及靈活性雖然較大,但通常股價與實際資產價值折讓頗大,加上股息不吸引(因要預繳利得稅),若與長債比較,可能僅高出1%至2%,為何要冒上股價波動的風險?條件所限,縱使知道投資商業樓宇有升值潛力,亦有心無力。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