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周五在太平洋上空進行第六次導彈防衞系統(MissileDefenseSystem)攔截測試,結果攔截導彈成功從三個餌彈中分辨出真正的目標,將模擬核彈頭摧毀。國防部形容這是測試計劃中的「重要一步」,並表示將繼續測試。
今次測試耗資逾一億美元(逾七億八千萬港元)。據國防部公布,測試是在本港時間昨日早上十時十一分開始。軍方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一枚攜帶模擬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二十一分鐘後,一枚攔截導彈從七千七百公里外的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的夸賈林環礁發射升空。
該枚扮演「來襲」角色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半小時後,即十時四十一分,其模擬核彈頭在太平洋上空二百三十公里高處,遭攔截導彈擊毀。
國防部在聲明中說:「今晚的試射,是我們積極發展導彈防衞系統試驗計劃的重要一步。」國防部將繼續以不同方式測試系統。
美國自九九年至今共進行過六次導彈防衞系統測試,今次不但是第四次成功,亦是攔截過程最複雜的一次──除了模擬核彈頭,「來襲」導彈還攜帶了三個氣球作誘餌,以考驗攔截導彈能否分清真偽,結果導彈成功用紅外線及光學感應器與地面雷達配合,擊中目標。
國防部將在本年稍後進行更多測試。不過,有專家批評至今的測試仍太簡單,系統遠未能應付真正有大批導彈來襲的情況,而且費用太昂貴。
美國希望在二○○四年底前部署導彈防衞系統,防範北韓、伊朗和伊拉克等「邪惡軸心」國家可能發動的導彈攻擊,中國與俄羅斯一直反對。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夏佛上周四在國會指出,中國不會放棄建立攻擊性核力量的計劃,也不會削減巨額軍費,美國應積極推動部署導彈防衞系統的計劃。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