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上銀行、用手機<br>變節北韓人要學文明

不懂上銀行、用手機
變節北韓人要學文明

二十五名北韓人成功闖入北京的西班牙大使館後獲准周一投奔南韓的事件,令北韓人再次引起國際關注,焦點都落在他們因飢餓、窮困和政治迫害等種種因素拚死去國方面。有多少人會想到,那些北韓變節者投奔到同根生的南韓懷裏後,雖然已不用再捱飢抵餓,卻仍要為融入社會而苦苦掙扎……

四十二歲男子金姜哲(譯音)的經歷,是典型的北韓人在南韓的故事。他九七年游水渡過圖們江進入中國,後來在農場努力做工賺錢,想把家人也弄出來,但她的妻子在他離開三個月後死於營養不良和肺病。一年半前,金姜哲終於投奔南韓,定居富川;去年夏天,母親、十五歲的兒子與十二歲的女兒也都來了,總算是一家團聚。

甩口音力求融入南韓
現時一家四口要一起努力面對的,不再是「生死」,而是「生活」的問題──要甩掉北韓口音免洩露來歷,還要承受南北兩地社會文化迥異帶來的衝擊,設法融入現代化的南韓社會。
簡單如衣食住行,已是一例。金姜哲來自北韓一個有米飯吃已算是有錢人的小鎮,南韓街頭的美國家鄉雞快餐店是新鮮事,流動電話廣告是新鮮事,他更從沒想過自己會有一輛分期付款的汽車。他邊駕車邊說:「我真不相信自己可以駕着車到處走。北韓沒有私家車的。」他當兵時做過司機,故早已懂得駕駛。
以往很少北韓人成功投奔南韓,成功者大多是邊境守衞或精英分子。但現時情況不同了,北韓人發現了逃亡的新途徑,他們通常會先逃到中國,然後經另一個國家進入南韓;而且不是一個兩個的走,而是一家大小一起逃。南韓政府統計顯示,去年有五百八十三名北韓人到來,幾乎是前年的兩倍。

最大障礙是防範別人
然而,僥倖南下的北韓人在生活上遇到不少問題。南韓政府資助團體「支持變節北韓居民協會」去年底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很多變節者找工作有困難、受到歧視及難適應南韓的生活。
該協會幹事趙尚胡(譯音)解釋說:「以往他們生活在極權制度下,對外界一無所知。他們不懂得開銀行戶口、駕車及使用手機。」九五年投奔南韓、現時是漢城成功商人的李中鞠(譯音)以過來人的身分表示:「他們就像新生嬰兒,要忘記在北韓所學的一切,重新開始。」

南韓延世大學一名輔導變節者的精神病醫生金佑澤(譯音)稱,心理問題妨礙了北韓變節者適應新生活。他們常對遺留在北韓的家人感到內疚,同時為免北韓政府懲罰他們的親人,要用假名示人。他說:「我認為他們在南韓生活最大的障礙,是常常猜忌和防範別人,因而難以與南韓人靠近。」

每家庭可獲22萬津貼
這些北韓人會獲得南韓政府約二十二萬港元的津貼,幫助他們開始新生活。他們首先會被安排住在漢城南面約四十八公里的一個安置中心,目的有兩個:訓練他們過新生活,以及監視判斷他們是否間諜。
金姜哲一家離開安置中心後,現時住在政府津貼的大廈寓所。獲捐贈的電視機、電腦、錄影機、音響、電飯煲和濾水器擺滿屋子後,剩餘的空間已容不下一張椅子。
原是職業作家的金姜哲,為生活嘗試做不同的生意,包括開設婚姻介紹所;他寫的文章南韓人不感興趣。
兩名子女在學校都要降級一年,因為他們在北韓學習的大都只是領導人金日成和金正日的著作。他們都喜歡南韓的電腦和食物,但覺得孤寂。長子說:「要不是我們經常捱餓,我寧願留在北韓,那裏的人較有人情味。」
美國《洛杉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