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人民幣有升值壓力

平心而論:人民幣有升值壓力

最近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公開承認人民幣有升值壓力,這是代表官方的首次表態。
事實上,自1994年中國政府宣布與美元並軌,並釐訂滙率為8.62元兌1美元開始,當時幾乎所有國外財經界都認為中國的並軌制行不通,並不斷預言人民幣會貶值,其中尤以《經濟學人報》言論最為負面和錯得最厲害。時至今日,當然事實已證明國外的專家都大跌眼鏡。
自98年起,後知後覺的筆者已堅信人民幣的升值壓力遠比貶值壓力大,當然大部分人還是不予認同。其實,如果能以客觀態度去分析,其結論顯而易見。
貨幣價值最大的敵人是通脹,任誰都知道通脹是會蠶食貨幣購買力,通脹愈高,購買力愈低,即是幣值愈會貶低。由98至00年,國內不但沒有通脹,反而面臨通縮,即是貨幣價值不跌反升。
中國對外貿易,自改革開放以來,年年出超,即是每年都會累積貿易盈餘,再加上20年來,中國已成為外來投資最熱門的地方之一,事實上,它吸收外資的能力是僅次於美國。去年外來投資達45.68億美元,加上近年每年超過250億美元貿易盈餘,所以外滙儲備滾存達2235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

減息空間有限
隨着中國加入WTO,往後的外來投資肯定更速更大,數量龐大的外幣(以美金為主)湧入中國,除了部分剩下來作儲備外,其餘都要換作人民幣作投資和消費之用,在強力的需求下,人民幣哪能不受壓向上。
近兩年美國息率大幅回落,特別是去年,美國聯儲局減息達11次,中國沒有完全跟隨,結果形成人民幣存款利息高於美元利息,所以國內存戶都盡量做人民幣存款,減少持外幣,這又給人民幣加添升值壓力。
兩星期前,人行宣布減人民幣利息,這有助紓緩升值壓力,但相信中國不能大幅減息下去,因為中國人平均儲蓄率很高,很多離休人士依靠利息補貼生活,如果利息過低,將會迫使這一群人把儲蓄投向高風險投資,虧了會造成社會問題。相信人民幣利息會保持較美元息率高,這會維持升值壓力。

國外需求增加
隨着國內民生不斷富足,外遊蔚然成風,現在無論到世界哪個角落,都不難發覺大量國內遊客,特別是那些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中國遊客花費已成為最大的旅遊收益。所以在蒙古、越南、柬埔寨等國家,人民幣不但流通,而且成為該地的硬貨幣(hardcurrency),成為當地人儲存的對象。這樣一來,人民幣的需求因為別國儲存而增加,這是人民銀行計算貨幣供應時沒有包括在內的,不斷的額外需求終會構成幣值向上的壓力。
展望未來,如果中國經濟能以每年增長7%計算,又假如人民幣屆時可以自由兌換,中國與鄰近地區的貿易和旅遊會倍增,人民幣定會更流通,慢慢便會變成區內的交易貨幣,逐漸會形成像亞洲美元的格局。
回首過去,只不過數年光景,人民幣已由隨時會貶值的新興國家貨幣,變成兌美元也存升值壓力的貨幣,這不能不說是中國經濟發展成功的例證。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