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名校喇沙書院今年在籌辦創校七十周年的慶祝活動上,校友盡顯回饋母校的本色,籌款晚宴由七千至十萬元一席,二百席均爆滿。不少社會知名人士在七十周年紀念校刊上表明希望校方有教無類,讓提供優質教育的傳統能保存下去。雖然有名校在轉為直資後報讀人數滑落,但喇沙書院及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的母校嘉諾撒聖心書院,已展開轉直資的研究。 記者:倪清江、蔡元貴
喇沙書院本周六(本月二十三日)於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創校七十周年紀念晚宴,為學校籌募發展基金。
據副校長趙榮德稱,原定只設一百席,但最後竟達二百一十席,共有約二千五百人參加,超出會場可容納的人數,須縮減十席,「我哋啲工作人員真係諗到頭都大晒!」他說,當中六十席是校友所訂,有三十多人更是專程從外國回港參加,其他則是學生及家長。
其實不少喇沙書院的校友,現已成為高官名人,如運輸局局長吳榮奎、規劃地政局局長曾俊華、地鐵主席蘇澤光等。
他們對母校不時出錢又出力,更希望學校的傳統及地位得以延續下去,他們為該校新出版的《喇沙書院七十週年紀念特刊》撰文,暢談當年就讀喇沙時的趣事,並讚揚母校的優良辦學傳統。
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教授侯傑泰指出,不少研究均發現,名校出身的人,對母校的歸屬感比一般學校學生強,他們希望可以令母校的優良名聲繼續延續下去,覺得有責任去承擔。他指出,現時不少名校校友建議母校轉為直資,反映了他們擔心新派位制度危及母校的傳統。
喇沙書院副校長趙榮德表示,該校校董會曾兩次商討轉直資計劃,但仍未有決定,他形容現時仍觀望其他已轉制學校。他指出,早前有名校轉直資後,索取報名表的人數多、但實際報名者少,又出現有教師反對學校轉直資,所以須作詳細研究。
嘉諾撒聖心書院校長羅婉明修女昨在該校一個活動上透露,該校就轉直資展開初步研究,包括考慮轉制後學生及家長的財政負擔。
羅婉明修女認為應給予學生更好的教育質素,但不同意要有錢才可以得到,沒有錢的則只可接受較一般的教育,她強調說:「若有學生因為冇錢交學費而唔可以接受較好嘅教育,我係唔同意嘅!」
對於三間將於九月轉為直資的名校(見表)首次收生不理想,教育署署長張建宗昨出席一項教學展開幕禮後稱,不認同這代表家長不接受直資學校,並相信有關情況不會令到其他有意轉制的名校卻步,署方將繼續推動學校轉為直資,「直資學校對教育改革係重要嘅!」。
代表二十二間老牌名校的補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璐茜校長指出,去年實施的新派位制度,令學校的收生差異擴大,嚴重衝擊英文中學,危及英中的存亡。部分有直屬小學的名校,在一條龍政策下,面臨要脫鈎,為保不用脫鈎,因此也研究轉直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