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司長自三月六日後,馬不停蹄,見盡傳媒界,電台電視上齊,重打埋校友溫情牌,返母校做騷,借與師弟妹對話之便,傳遞(一)預算案訊息;(二)港大生要講英語,英語對香港好重要嘅訊息;(三)唱《獅子山下》,十分親民嘅溫情訊息。
做完咁多場節目,松司長民望果然上升,直逼曾蔭權;曾司長亦識得搶鏡頭,及時「選擇性」地見友好傳媒(有《蘋果》份),霸番一啲報紙篇幅,大講「精快儉」。不過佢其實應該講祖國大躍進時嘅四字真言──多快好省──先至啱,「精快儉」唔好讀,意思唔清楚,如果曾司長能夠帶領公僕做事多,做得快,做得好,兼夾省錢儉用,我哋應該選佢(其實係八百人選佢)做第三屆特首。講番特首,特首謝票,理應佔去部份報紙頭版,點解曾司長會搶風頭,同日見報㗎!
大記者唔知喺邊度聽番嚟,話畀我哋聽,松司長整份預算案嘅出爐編排,一切公關活動都經精心安排,事先喺行政會議討論過,所以阿松呢次頻頻得分,啲行政會議成員覺得好滿意喎。
咁講法,即係以後啲高官(局長級)有乜大件事推出之前,都可能以松司長為師,學習整套公關安排,務求營造社會氣氛,利用民意去消除(neutralize)立法會議員反對嘅聲音。不過學習松司長,難度好高,既要技巧,又要真心全情投入,唔係純粹做戲,你估話咁易咩。松司長珠玉在前,成為示範單位,局長們豈會唔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