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調查顯示,亞太區八個國家或地區的消費者雖然計劃未來半年繼續延緩購物,但卻會考慮購買一些名牌的科技產品。有學者認為消費者繼續延緩購物,反映他們對經濟情況尚未回復信心,然而年輕一代卻未必懂得省錢,更特別喜歡購買名牌的科技產品。 記者:簡慧茵
AC尼爾森於去年十二月進行一項亞太區環球網上調查,訪問了八個亞太區的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中國、台灣、日本、新加坡、南韓、新西蘭及澳洲的八千五百七十二名互聯網用戶,其中八成為專業人士或白領階層。是項調查旨在了解這批消費者的購物意欲及購買科技產品的趨勢。
AC尼爾森國際研究執行總監(香港)RichardEardley昨在記者會上表示,科技產品的品牌中,微軟(Microsoft)及新力(Sony)在引入最新科技方面獲得消費者的最高評分;而在迎合消費者需求方面,則以新力(Sony)及諾基亞(Nokia)較為優勝。
調查又發現,四成一受訪者表示曾於過去半年延緩購物;並有四成三的受訪者計劃於未來繼續延緩購物,其中以三類產品,包括電腦、相機及手提電話最為普遍。不過,一些新科技產品如具有上網功能的手提電話、手提MP3音樂播放器、筆記簿型電腦等卻能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意欲。
嶺南大學經濟系主任何濼生稱,科技產品例如數碼相機、手提電話等,其市場對象均是年輕一代,「後生仔睇經濟嘅擔子未必係咁重,唔係咁識諗話會慳啲,花費買嘢嘅支出或者會多過佢哋嘅父母!」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則認為,一些品牌經過長期的推廣及品質保證,遂出現品牌效應,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了一定的正面形象和地位,即使消費者未必會真正購買該品牌的產品,但仍會認為該品牌是表現出色。
對於消費者將在未來半年繼續延緩購物,鍾劍華表示,調查反映消費者預期再會出現通縮,所以希望等待物價轉平時才購買,而這也反映消費者仍擔心會遭裁員或減薪,因此遏抑消費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