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ron事件令「公司管治」(CorporateGovernance)這個抽象概念大受注目。有人提出,若Enron的董事,尤其核數委員會成員,能多照顧股東利益,避免黑箱作業,Enron或許能避過災難。其實早在兩年前,米羅女士已看到Enron有問題,可惜當時沒有太多人重視。米羅是誰?她是鼓吹公司管治的先鋒,多年來一直為保障股東權益奔走。
現年51歲的米羅(NellMinow)彷彿是公司管治的代言人,她早有先見之明,兩年前已知道Enron或會出事,現在自然是人氣大升。米羅與拍檔蒙格斯(RobertMonks)十多年來一直為股東爭取權益,要求上市公司對股東更加負責。他們曾經成立機構投資者服務公司,在上市公司召開股東會時,就投票事宜為機構投資者提供意見;他們又舉辦論壇,反對有損股東利益的行為,例如企業為防被收購而採取的所謂「毒丸」(Poisonpills)措施。現在,二人剛在華盛頓成立「公司圖書館」(CorporateLibrary),研究和評核公司董事局或個別成員是否盡心盡力為股東服務,並公開給他們的評級。
米羅並非早知道Enron哪裏出錯,但她的確更早地洞悉到Enron的董事局不太可靠。早在2000年10月,她在全國公司董事聯會(AssociationofCorporateDirectors)的演說中,已提及在Enron的13個董事竟不尋常地有4人根本沒有公司股份。她當時說:「如果董事們的財政利益沒有與公司掛鈎,別指望他們工作時會太落力。」
米羅繼續與67歲的蒙格斯合作,為各公司董事作出評級,並免費公開。不過,他們會把評級的詳細內容出售,賺取收入。有誰會買這些資料?當然是機構投資者,以及專賣「責任保險」給企業行政人員和董事的保險公司。
初步發表的一些公司董事局或董事評級,頗為矚目,例如Lucent的董事局因連番決策失誤,包括於早幾年市道較好時,批准購入一個高爾夫球場,被狠狠地批上「F」級;而WasteManagement的董事局,卻因在總裁抱恙時成功打理公司,獲評為「A」級。米羅表示:「我不是要向這些公司指指點點,只是希望它們的管理妥善,監督分權的機制行之有效。」
米羅對這種公務極感興趣,或與她出身自一個「公僕世家」有關。她的父親是位律師,在60年代當過民主黨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母親則曾經領導過一個防止虐兒組織。米羅一家家教甚嚴,她與兩個現時同任律師的姊姊,年幼時都不准看電視,這經歷或養成了米羅長大後喜歡篩選節目的作風。在1995年,她成立了網站Moviemom.com,專為兒童電影評級。
米羅自1977年於芝加哥法學院畢業後,便對公司管治產生興趣,後來她在華盛頓遇上勞工部官員蒙格斯,一拍即合。CoporateLibrary目前有12名員工,還有一間附屬的會計公司,專為他們取得隱秘的資料,例如行政總裁的薪酬合約、董事出席會議的紀錄,以及獨立董事所佔比重等。這些資料都是公開的,公眾可於其網站(
認識這麼多董事,米羅對他們有甚麼觀感?她說:「我遇到的董事,都是能幹、誠實和成功的,但當他們組成董事局時,卻往往做得很失敗,這是最吸引我研究下去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