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時間擬延長<br>港交所賺7.4億 減15%但勝預期

交易時間擬延長
港交所賺7.4億 減15%但勝預期

【本報訊】港交所(388)昨天公布截至去年底止全年業績,純利7.4億元,減少15.25%,每股盈利0.71元,減少15.48%,派末期息0.25元。市場原本預期盈利倒退近三成,分析員指出,業績優於預期,主要由於投資收入較佳及成本控制得宜。

對於有報道指出,港交所董事局昨日討論延長交易時間問題,該所主席李業廣表明,有關問題仍在研究中,未有結論。消息人士說,由於昨日議程較多,尚未討論該問題,預計要到下月,另一次董事局會議才有定案。據悉,港交所計劃延長交易時間兩小時,即縮短午飯時間,由2小時減至1小時,以及將收市時間由下午4時延至下午5時。

下月商延長交易兩小時
港交所去年總收入19.99億元,減少13.55%,其中交易徵費收入減少35.93%,至3.51億元,主要由於現貨市場交投淡靜,加上該所攤佔交易徵費的比率,由前年中開始由0.007%降至0.005%。
不過,由於去年港交所更改投資準則,由過往持有大量銀行存款,改為投資優質債券,故雖然利率大幅回落,淨利息收入下降8%,而可供投資的資金,也因所收保證金減少而縮減15%,但債券平均回報率有6.66厘,其收入抵銷有關跌幅,令投資收入維持在4.14億元水平。
港交所財務總監張國偉說,港交所去年在債券投資金額增加達24億元,他預計,今年投資方向將稍為改變,會多投資證券,但會交由投資基金處理。
另外,由於採取控制成本措施,港交所總營運支出下降11.73%至11.76億元,其中僱員人數減少一成至830人,僱員費用及相關支出減少11.81%至5.28億元。港交所合併後佔用物業減少,令樓宇支出減少7.94%至1億元。

北水南調有利中港兩地
對於港交所早前公布多項減免收費,行政總裁鄺其志說,雖然發行備兌證收費減幅較大,但修訂發行規則後,備兌證發行量已回升,同時又可增加交易量,故有助提高港交所收入。至於減少債券上市費,只佔該所收入極低比例,但他認為,減費可吸引更多債券來港上市。
至於資訊服務收費,他指該所並非減費,只是提供新的彈性方案,相信對收費不會有負面影響。
鄺其志歡迎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北水南調」的建議,相信可為中港兩地創造雙贏局面,並可刺激交投,對港股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