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狹窄水流湍急<br>航運業指汲水門航道凶險

航道狹窄水流湍急
航運業指汲水門航道凶險

【本報訊】汲水門航道再次發生嚴重撞船意外,海港運輸業總工會副主席洪炳指出,汲水門航道狹窄、水流急湍形勢凶險,往往成為意外陷阱,同業每次駕船駛經上址都要特別留神,以免發生意外。他呼籲政府正視汲水門航道過分繁忙的安全問題,盡快制訂和落實改善措施。

汲水門擬改航單向
洪炳表示,汲水門航道是進出維多利亞港的必經樞紐,經常有挖泥船及其他大型載客或貨運船隻進出,造成海上交通非常繁忙,尤其在夜航時船家除了要提高警惕。
時常經汲水門來往馬灣的電船船家坦言,汲水門航道水流不但急,往來船隻又多,其實不太安全,熟悉航道的船家多會因應天氣及航道環境駕駛,相反若是經驗不足或缺乏安全意識的船隻,往往因為超速航行,或高速轉彎引致貨物傾側導致撞船或翻船意外。
海事處發言人表示,汲水門航道闊一百八十米,目前南行及北行兩個相反方向的船隻都可以使用,由於港內所有船隻都必須遵守右上左落的規定,所以毋須特別設分界浮標分隔南北行船隻,而海事處在葵涌及馬灣都設有海上交通管制中心,監控附近一帶水域的海上交通。發言人表示,由於預計汲水門航道的海上交通會日益繁忙,為了分流交通及加強管理,海事處正草擬法例將汲水門航道改為單程航道,只准由北向南行的船隻使用,北行船隻需改用可雙程航行的馬灣航道,有關的建議正在諮詢業界的意見,暫未有確實實施日期。

注意水壓方能逃出生天
理工大學航運及物流管理系講師秦華德指出,肇事的挖泥船裝滿泥沙,令重心提高,被撞擊後容易翻沉,市民若遇上船隻翻沉及被困船艙,必須保持鎮定,以及尋找逃生口,但逃生時要注意水壓問題,避免被湧進的海水衝擊受傷,才有機會逃出生天。
曾從事海員工作的秦華德提醒市民被困首要是保持鎮定,以及尋找逃生出口,例如門或破損的船身等,然後要緩慢地打開逃生口,讓海水慢慢流入船艙,減低海水的沖擊力。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