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政府主義的難題與危機

小政府主義的難題與危機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黃偉豪

梁錦松在他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出了一個把特區政府變回小政府的方向,希望在未來數年之內,可以把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率,由目前的百分之二十三,縮減到百分之二十或以下的水平。雖然梁錦松這股以追求小政府,來減低政府對社會和市場的干預的志氣是可嘉,可是,在整份財政預算案中,卻看不到他有任何具體的措施和計劃。而公務員減薪的建議,亦只是一年節省幾十億而已,對於一個一年開支高達二千五百億,赤字高於四百億的預算案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

確保資源用得其所
在短期內,政府要縮減開支,最主要的困難是政治阻力;但是,更長遠而且更加基本的問題是,政府自己本身是否有足夠的決心,去抗拒不斷從社會中吸取資源,不斷膨脹,來增加自己的權力及影響力的誘惑。與此同時,市民及政府亦要更加認識到,在小政府的前提下,更需要一個開放、具問責性和有社會良知的政府。因為,當政府所控制的資源減少,我們必須更加確保資源是用得其所,及落入社會上最有需要的人的手中。
梁錦松的第一份預算案充滿政治考慮。雖然他提出一系列稅務及收費寬減措施,又加入公務員減薪的預期;但從實際的作用來看,以上的一切都只是「粉飾」,他沒有對香港的公共財政制度和政府認為存在的結構性赤字問題,作出重要的改動或措施。
政府的現有開支,往往已造就了很多的「既得利益者」,當中包括政府合約承辦商;和有負擔能力,但仍享有高度受政府資助服務的人士。因此,要透過縮減政府開支,來降低政府規模,便先要有一個民意基礎豐厚的強勢政府,來衝破這些政治阻力;而經濟環境的好轉,亦有助降低縮減開支的政府內部阻力。可惜,以上的條件,都是特區政府目前所缺乏的。
不過,這並不代表當我們有了一個較強勢的政府,及經濟好轉時,小政府的目標便可以達成。雖然外在的政治阻力會減少,但政府內部的權力慾,或當權者自己的心魔,往往是更難打破的一關。
大政府的至大得益者是政府或當權者本身,因為透過把大量資源移交到政府手中,政府便自自然然加大了本身在社會的地位及影響力。它也可透過資源的控制,使社會的重要組織,包括大學,在資源上依賴政府,來防止不利特區管治的組織的建立和坐大;它也可以運用資源來獎賞自己的支持者。因此,要有小政府,政府往往至難過的一關,就是自己。

未必一定帶來公義
與此同時,在建立小政府的過程之中,我們必須明白,小政府未必一定會帶來更公義和公平的社會。市民害怕見到的,是透過削減窮人的社會服務,以減少有錢人的稅務承擔的小政府模式。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小政府主義只會成為了政府拒絕為低下階層提供服務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