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派米好過發綜援?

曾淵滄專欄:派米好過發綜援?

綜援是很富爭議性的課題,有人認為是保證社會穩定的最基本保障,也有人認為養懶人。還有,綜援金額的高低也很具爭議性,有人覺得不夠,有人覺得太多,一般上,政府會參考去年的通脹率來決定是否加綜援。但是這種機制未免遲了一年,經濟陰晴不定,綜援金額的多少可能與經濟背景不一致。
還有,我留意到不少基層領綜援的老人有吸毒與賭博的習慣,吸毒與賭博的錢從哪裏來?以綜援的錢來買毒品?賭錢?

針對所需勝過派錢
古代中國的皇帝遇上地方有天災時,會「開倉派米」,是的,只是派米而不派錢。米是用來養活一個人,錢則可以做許多其他的用途,我覺得,香港政府也可以學習古代中國的皇帝直接「派米」而不派錢。
當然,為了維持一定的營養,不能只派米,還得派其他食物,將他們生活所必須的東西全部以實物派給他們,盡可能不要派現金。
這麼做至少可以讓這些人每天出來走走,領取食物,不會天天困守居所,失去鬥志,脫離社會。老弱病殘者則由社工將食物送上門,病得走不動的,則直接送上已煮好的食物。
因為是通過中央採購,成本較低。老弱病殘者通過社工送食物上門的過程可以探一探他們。直接派食物而不派錢,他們就不會將錢用來吸毒或賭博。直接派食物,通脹通縮皆與領取綜援者無關,政客們也不必每年為綜援額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