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人事幾番新,更何況是歷經戰亂的十七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Geographic)百多年來最著名的封面--一名阿富汗孤女睜着一雙碧綠大眼睛向前望的照片,這種神秘的相中人在十七年後竟被尋回,並以同一角度再留倩影。捱過二十三年戰爭的傳奇女郎眼神依舊冷峻如豹,未露歡顏。
一九八五年成為了《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人物後,當年那個阿富汗女孩一直不知道,西方國家許多雜誌、書籍的封面,還有海報、襟章以至小地氈,都印有她的肖像。那幀攝於阿富汗抵抗蘇聯軍隊入侵期間的照片,與「琉璜島美軍升旗」及「刺殺甘迺迪總統兇手被槍殺」等經典照片齊名,被譽為二十世紀最耐看的人物照片之一。
深深被她的眼神懾着的西方國家人士,更一直想知道:這個神秘的阿富汗女孩姓甚名誰,現在怎樣了?
事實上,連為她拍照的攝影記者麥柯利(SteveMcCurry)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和身世。八四年麥柯利在接壤阿富汗的巴基斯坦納西爾.巴格難民營拍攝那幅照片時,與女孩只相處了短短五分鐘。他本來只想隨意為雜誌拍些難民生活照,沒有帶傳譯員同行,所以沒有問她的姓名和年齡。
麥柯利也是在返回美國沖曬照片後一看,才驚覺這幅照片非比尋常。他指那雙眼痛苦中現生機,堅強中帶柔美;用行家《美國照片》(AmericanPhoto)雜誌主編索瑙爾的話來形容,就是:「有點像蒙羅麗莎(MonaLisa)。你無法確知她在想甚麼:她害怕嗎?憤怒嗎?困惑嗎?悵惘嗎?自信美麗嗎?你每次望見她那幅照片,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一幅永恆的照片必須具備這樣的特點。」
照片雖是靜態的,但那份震撼力卻盪漾至今。現年五十一歲的麥柯利說:「過去十七年來,我沒有一天不曾接到查問她的信件、電郵或電話。有人想寄錢給她,有人想收養她,也有男人來信要找她,要娶她。」
曾多次到衝突地點拍攝並獲多個新聞攝影獎的麥柯利,也一直對她印象難忘,早就想找她,但找不到。今年一月,他再帶領一群《國家地理雜誌》工作人員尋覓芳蹤。納西爾.巴格難民營已準備拆毀,其他線索都落空,幾經波折,終找到一個看見她的照片說認識其兄的人,才最終找到她。
「我一看見她,便知道就是那個阿富汗女孩。」麥柯利解釋說:「她那雙眼睛依然凌厲,像是能把人看穿。」但他也不敢輕率,借助了最新的虹膜識別技術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面部辨識技術,來鑑定女郎的身分。
《國家地理雜誌》周二正式宣布找到她,並揭開這位神秘阿富汗女孩的面紗。她的名字是古拉(SharbatGula),普什圖族人,現年約二十九至三十歲(她自己也不能確定)。
古拉與無數阿富汗平民一樣,過去二十三年來一直活在戰火中。她大概六歲時就成了孤兒,父母於抗蘇戰爭中死去,她隨祖母投奔巴基斯坦,在難民營長大,後來嫁了給一位麵包師傅,育有四個女兒,其中一個已夭折,苦難與窮困在她的臉烙下滄桑痕迹。麥柯利形容此刻的印象:「我不會說她過得很開心。」
古拉是回教徒,會晤麥柯利一行陌生人及拍攝新照片,均要先問准丈夫與家人,尤其是在除下面紗前。麥柯利說,「她記得我,因為她八四年之前從未拍過照」,今次是她第二次拍照,但她的眼神仍像以前一樣幽幽的。
古拉自己沒看過她那幅名照,對於自己名揚海外也不感興趣,但令她高興的是,麥柯利說,她成了阿富汗人「尊嚴與回復生機的象徵」。古拉經歷過因前蘇聯入侵而逃到巴基斯坦的難民生活;返國後,又經歷過嚴格執行伊斯蘭律例的塔利班執政年代,現在塔利班倒台,新時代來了,大家都有希望,但她仍會如回教徒婦女那樣繼續戴她的面紗。
《國家地理雜誌》/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