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早前同向規劃署提議,港府可借鏡日本,以地下商場連繫沿途商店,藉以改善商業區人車爭路的局面。業內人士對有關提議態度冷淡。
規劃署日前出版《都會計劃檢討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報告,列出兩會提出地下商場的概念,規劃署回應,該檢討已提及,以闢設地下商場或地下停車場的方法改善人流,並舉例人多車多的商業區,如銅鑼灣及尖沙嘴,最適合實施。該署發言人強調,發展概念要由市場主導,但暫未收到發展商建議。
業內人士指,在商業區發展地下商場,最大難題是新發展與舊有建築物地基,及其他地底設施的銜接問題。另建築成本高昂,興建1層地底商場成本高地面2倍,地庫舖租收益卻只及地面一半。
規劃署92年委託顧問公司,進行地底發展的詳細研究,建議4個最優先的發展區域為中環/金鐘、銅鑼灣/灣仔、尖沙嘴及旺角。當年發展商紛表支持,除新世界(017)的名店城外,香港上海大酒店(045)、九龍倉(004)及鷹君(041)等亦有申請。而新世界的尖沙嘴地下商場名店城,是80年代以私人協議方式批地發展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