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被逐和平未必降臨

塔利班被逐和平未必降臨

凱托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德格.班道(DougBandow)

「放他們進來做甚麼?」一名阿富汗難民向我們尖叫。面紗遮掩了她的臉,卻蓋不住她的怒氣,「美國不是好東西,我們的人民給害得苦了!」我們一行數人匆匆離開,但是人群卻已在我們身邊聚集。有人提醒我們,另一個難民營更加危險。顯然,在阿富汗,不是人人感激、愛戴美國的。
布殊政府推翻塔利班及摧毀阿蓋達組織,但美國軍隊仍會駐守阿富汗直至年中。盟國的維持和平部隊更會進駐市郊,他們會逗留更久。
但很不幸,人們傾向以為戰勝,就等於為喀布爾創造穩定而民主的政府;美國應該調整目標:只要阿富汗不協助阿拉伯人傷害美國人,就不介入阿富汗的政治發展。扶植阿富汗新政權,聽來無疑吸引,但肯定徒勞無功。由外國人建立的政府,絕不能為該國人民帶來幸福。阿富汗國內各種族、語言、服飾及信仰方式迥異,不同族群與鄰國同族弟兄之間的連繫,比與同國的異族更加密切;忠於以「阿富汗」作為一整體的人,微乎其微。

零星戰事難止息
英國的國家地圖專家LordCurzon指出,阿富汗是「純屬意外組成的地理單位」,只是英、俄兩帝國的傑作。阿富汗的軍閥從塔利班瓦礫之中冒起,估計他們已控制了八成人口,而外國維持和平部隊可能打消軍閥控制喀布爾的念頭;不過外圍地區的暴力事件、搶掠和零星戰事,就難以止息。況且,如果維和部隊的駐守只是逗留數月,他們根本難有所成。
這樣,維和部隊就有需要長期進駐。一如一九九五年克林頓總統承諾美軍會於一年後撤出巴爾幹半島,但現在美軍仍未歸航。然而,美國駐守愈久,手段愈強硬,激起的反對勢力則愈頑強;這只會令阿蓋達組織擴散,令阿富汗局勢更加不穩定。
華盛頓的盟國當然可以按照他們的意願處理阿富汗事務,但美國的優勢在於打仗,歐洲則長於戍守敗北的土地。
但西方有責任重建阿富汗政府嗎?巴黎國家科學研究院的奧利維亞.華哈說:「今次的戰事,是因為美國十三年前太快撤離。」不過,美軍此前從沒進入阿富汗,華盛頓只是資助阿富汗民兵對抗蘇聯而已。蘇軍撤出之後,阿國也再不受美國號令。
西方近年扶植新政府的經驗,教人難再安心。索馬里和海地仍然景況堪虞;波斯尼亞這國家,只靠西方軍隊勉強維持。在科索沃,即使有北約維和部隊駐守,仍無法遏止阿爾巴尼亞人對塞爾維亞人、猶太人、吉卜賽人的種族清洗。阿富汗經歷二十年內戰,國內充滿殺戮、仇恨和背叛,西方不應對自己的能力抱有奢望。塔利班被逐,並不等於和平與民主就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