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單周堯教授醉心文字學,一生樂與文字為伍,經常午夜時份仍留守大學辦公室做研究。現年五十四歲的單周堯與立法會秘書長馮載祥當年是港大同學,去年十二月港大九十周年晚宴,他沒有按原定計劃出席宴會跟老同學聚頭,原因是為了一堆字形與讀音都甚少人懂得的戰國時代楚國文字。
單周堯可以說是「文字癡」,大學時代他已經認為:「可以自己睇得明嘅書應該自己睇,文字學係好難,所以應跟老師學。」他的太太在政府做繙譯工作,也是與文字有關,兩人在大學讀書時天天在圖書館「拍拖」,如今夫婦真情對話若都以文字起源作話題豈不是很沉悶?「悶?我哋係唔會悶!」
問單教授他太太到底喜歡他甚麼?「這個問題我近年都經常問佢,但係佢次次都唔肯答我!話我無聊。」別以為醉心文字學的人定必呆呆板板,單教授也有俏皮的一面。
現在他幾乎每天都留守在大學辦公室至午夜時份,沒有很多時間留給太太,他說:「咁有乜問題?見咁多做乜?日日都見啦!」他說跟太太關係很好,所以見面時間多少不是問題,太太有沒有投訴?「見面時間少,想投訴都冇機會啦!」
單教授有一子一女,都已大學畢業。女兒三、四歲在幼稚園讀書時,單教授已對她展開文字教育攻勢──教她甲骨文,「我將甲骨文圖像的原理好似古仔咁講佢聽,佢聽得好入神。」每次女兒寫錯字,他就向她講一次有關字源故事,「結果佢寫錯字的情況的確比其他學童少。」
單教授現時專攻古代竹簡、銅器及帛書上的楚國文字,他也研究甲骨文及古書的解釋。去年港大九十周年聚餐,絕對「港大人」的單教授卻沒有出席,原來他留在辦公室挑燈「備戰」,為研究楚國文字的撥款申請作準備,結果他成功獲研究資助局撥款一百六十五萬元。作為文字學者,單教授能掌握許慎所撰的《說文解字》中九千多小篆的字形及字義,而現在致力研究的楚國文字,他也掌握二千多字。
令單教授心動的楚國文字,不少是寫在古代竹簡上。探本索源,單教授說,研究楚國文字,就可以直接讀懂寫在竹簡的有關古代詩經的論述,可以糾正傳統註解詩經的謬誤或缺失,這可能會改變學術界對中國學術史的一些看法,有人甚至認為可能要重寫,「例如以往多強調孔子重禮,但按部分竹簡上的楚文字記載,孔子其實也很重視音樂,重視以音樂去教化人。」
記者: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