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常在各大報章雜誌中看到那位左頰生瘡的人,初時閱讀還有一點新意,但每日報刊頭條都是他,真有點吃不消,已不欲再知道了。當然不介意看看他身旁的美女豔照,可是他則……。
上周日,原本準備趁假日無事,在家泡一壺濃濃的普洱,一邊喝茶一邊閱讀報章,豈料周日多份報章仍是以他為重點報道,副刊也是他的花邊消息。唉,無可奈何之下,惟有找其他書籍。
在書架上隨意翻弄,方察覺早前趁書店春季大減價時購買了十多本書尚未閱讀,為免它們永遠被淹沒在書堆中,於是從當中抽了數本出來細看。其中一本是由WilliamF.Eng所撰寫的《TradingRulesⅡ:MoreStrategiesforSuccess》,由於早前閱讀了他的《TradingRulesⅠ》,故趁書店大減價購入《TradingRulesⅡ》,該書跟第一本相似,Eng以他的炒賣經驗,列出50項炒賣守則。
該書的第4項炒賣守則是:「Tradingsuccessisaslowclimbuphill,buttradingfailurecoastsquicklydownhill」。此句的意思是,在投資市場上,能夠在炒賣上成功猶如緩步登山;但在炒賣上失敗,則好像由山上滾下來般快速。
Eng以他在美國炒賣十多年的經驗表示,不少人曾在股市或期貨市場上一夜致富,但若沒有一定的「底子」及真材實料,則一夜的財富也會來了又走。突然之間賺到的金錢,若不設法創造某個架構,來維持其既有的環境,包括「成功炒家必須具備的炒賣投機習慣和行事方法」,這些「一夜的財富」是留不住的。Eng指出,很少炒家在市場中大賺一筆之後,有大智慧回歸良好的炒賣實務和守則,故到頭來,賺到的錢又吐了回去。
此外,Eng更引用LaurenceJ.Peter博士著名的PeterPrinciple(彼得原理)來進一步解釋。彼得原理的要旨是,人的能力不斷提升,在到了某一巔峯水平時便會永遠停滯在那裏。
大致上,彼得原理是用來形容管理學的,例如L君因工作表現佳,不斷獲晉升,升至某一水平後,他的能力卻不足以應付此新職位,最後惟有被解僱了,看來不獲升職還好。
彼得原理的背後含義是,一些人因某些因素而不斷「上位」,可是他卻沒有同時提升其能力(如不斷學習,自我增值之類),故最後他升至其能力不足以應付的水平時,結果便只有失敗一途。彼得原理本是解釋公司高層人員失敗的原因,卻估不到頭條的他也合用。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