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股繼續氣勢如虹,不少投資者都很高興,筆者早前一些推介表現也不差,不過這只是宏觀形勢相就,禾雀亂飛下只要愛拼就會贏。目前重點反而是風險意識,升跌循環實在已見慣,目前不少出口股的水平,令人很懷疑可以維持多久,既失先機,就不如袖手旁觀。
中資股沉寂一時,又見有些起色,整體股市水漲船高下,這些股份個別是有值博率,筆者早前推介的華晨(1114)仍可看好,不過如果考慮到市勢,則應以經緯紡機(350)最佳。紡織業是中國加入世貿後主要受惠的行業,香港的紡織股份也已飛黃騰達,經緯紡機的本業紡織機業務應頗值得看好,雖不是直接出口股份,卻也可算是間接受惠外圍復甦的股份。
經緯股價大幅落後出口股,有部分原因是國企身分,但有部分原因是投資活動令市場不明所以,去年經緯紡機曾斥資三億二千餘萬購入幾項位於北京的物業作收租用途,市場質疑資金用途偏離本業,既有投資風險,又令人懷疑是否本業回報欠佳。
就着這個案例,筆者請教了一位熟識國內股市的朋友,原來這種例子並不少,因為監管機構在股份每次增發(批股)之後,會相當重視資金的效益,如果回報不高會影響以後增發的機會,而衡量的準則,是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由於國內房地產租金回報接近10厘,因此將一些集資所得的資金用來收購收租業務,便變成一個快靚正方法去提升回報率,但求穩穩陣陣先過了此關,以免影響日後集資機會。經緯有A股,這個做法的用意其實頗明顯。
條例原意是保障投資者,可是卻令公司追逐短線回報,所以監管也是一門藝術。分析中資股的竅妙實在很多,真的是要配合國情去看,嚴格來說經緯是應打些折扣,不過應不至要有太大戒心。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