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仔不務正業抗爭到最後一啖氣

甘仔不務正業抗爭到最後一啖氣

接近三月三十一日,爭取居港權事件亦進入關鍵時刻,因政府訂下給他們留港的寬限期亦快要屆滿。事件擾攘多年,似乎塵埃落定,但一直幫助爭取居港權人士的甘浩望神父(甘仔)卻認為事件並未告終,抗爭仍要繼續。「我會繼續爭取直至無氣為止,我知道上主為解放的天主,天國會成功,居權會成功,中國家庭會在香港團聚……」

記者:馮淑玲 
攝影:陳智良、林栢鈞

限期逼近

人權不像踢波
現在,仍有爭取居港權人士在遮打花園靜坐抗議,希望在三月底前能打動特區政府,讓他們留港,但機會看來似乎不大。不過,向來與爭取居港權人士站在同一陣線的甘仔卻不表認同。「給別人人權,並非像踢波,無話邊個對,邊個錯,法律上可以說我們暫時失敗,但會要求政府行政上解決問題,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會是長期鬥爭。」
鬥爭已展開數月,甘仔與抗議人士一直在遮打花園通宵靜坐抗議,最近還考慮將行動升級。「打算絕食,大家未有決定,要看三月三十一日後點做,若真的有人被遣返,我們會申請人身保護令,再上法庭。可以肯定的是,行動會持續很久,要解決了問題才會完,上面還有十幾萬人未下來。」

無用都要做
抗爭無罪,但社會上大部分聲音並不在他們這邊,長此下去,有否用處?甘仔理直氣壯地說:「我們做事不一定要成功才有用,有不公平,無論如何要出聲,有無用都要繼續做下去。而我心內有把聲音叫我這樣做,做了會覺得開心,否則不舒服。」
這把聲音真的沒停過,甘仔現仍幫大坑西村的居民爭取賠償,由七十年代至今,賠償仍未有落實,居民代表亦已逝世,但剩下的老居民每年仍寫信去爭取。「可能,這班老人家最終拿到筆錢時已經死了,但也應該讓有錢有權的揸Fit人知道,做的事有問題,會有正義的聲音出現,有時真的有用、有效果。」

估計三分一成功
爭取居港權人士留港寬限期,將於三月底屆滿,據入境處資料表示,截至三月九日,共有一千五百八十六人到該處領取免懲罰證明文件,表示自願離港,其中一千二百零三人已返回內地。而助理入境處處長麥桂炘早前曾向傳媒表示,會盡快於三月底前,完成審核與終審法院的八千名居留權個案,估計個案中只有三分之一人士符合爭取居留權條件而留港。

工人家庭

傷殘人士最開心
甘仔既是神父,給人的感覺卻是「不務正業」,不去處理宗教事情,卻管社會不平事,經常上街靜坐示威,最近還與居港權人士齊齊剃頭,但他覺得自己正是推動天國發展。
「宗教不只是講耶穌,這些正義行動是天國發展、宗教使命的一部分,如有神父到醫院幫助病人,有人去教書。」四月底,甘仔會回意大利探望家人,八月底回港,到時希望有機會去大陸,到傷殘人士中心工作。「我好喜歡大陸的生活,人民的生活好接近天國,農業城市,鄉郊生活,既簡單又快樂。而傷殘人士就是世上最開心的人,我現在喺傷殘人士中心工作,只要為他們做少少事,他們便好易滿足。香港生活太複雜,香港人又自私,社會結構有問題。」

最崇拜媽媽
甘仔熱衷搞社會運動,或多或少是受父母影響。甘仔出身工人家庭,父母均為工廠工人,亦為工人代表。「他們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亦是工廠工會的負責人。我爸爸工作的工廠有三百工人,試過罷工一個月,是大罷工,爭取工廠提供工人午餐,有次工人在工廠外開會,他帶我去看,還介紹左派工會給我認識,當時我只得十一、二歲,最後他們爭取成功。
「我好崇拜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她開始為工人服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概一九四六年左右,她在五金工廠工作,經常代表工人同老闆開會,爭取權益;而爸爸六十年代初才開始搞工人運動。媽媽後來為照顧我和妹妹,才無做工廠,出來開舖頭。」

上山下鄉住公屋
二十多歲開始,甘仔已一邊在意大利學做神父,一邊參加各類型社會運動,尤其是左派團體搞的,他更是其中的積極分子。「六十年代,教會開始革新,梵蒂岡內有好多改變,教友都投入社會,關心社會,加上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思想影響好多歐洲青年,要關心人民生活,爭取新的權益,大家同貧窮的人一起生活,上山下鄉。」
甘仔開始抗爭生涯,與左派青年團體混在一起。「那時候,好多左派青年團體有好高的理想,為居民爭取較好的居住環境,大學生上山下鄉,到好舊的社區居住,成立居民委員會,修理房屋。」七三年聖誕節,為反對地區政府關閉一間託兒所,甘仔與他們強行進駐託兒所,結果市長要出馬,答應他們繼續讓託兒所運作,才平息事件。
來港後,他繼續搞社會運動,為艇戶、水上新娘、露宿者、劉山青等權益,靜坐示威,絕食抗爭。他亦秉承「上山下鄉」傳統,無住進教會安排的宿舍,而在公屋生活,他的家二百多呎,雜物一大堆,「這樣才可體驗低下層市民的生活。」

化敵為友

學甘地被吐痰不罵人
甘仔大半生搞社會運動,別人對他毀譽參半,他亦曾被人當街指罵。「有次有兩個阿嬸見到我,鬧我幫大陸人來拿政府錢。我當時罵她們黐線,她們也拿政府錢。
「回想起來,覺得自己不夠謙卑,應該學甘地一樣,有個人向他面上吐痰,他用毛巾抹掉後,心平氣和地問那人,是否有話要說,旁邊的人覺得奇怪,為何甘地不罵這人。甘地話要將敵人當朋友,他們心中有好多沮喪和憤怒,才用吐痰表達出來,那人第二日回來,向甘地道歉。
「所以香港市民罵我,不應該當他們為敵人,要私下對話,事實上,好多市民好擔心自己的情況,經濟愈來愈差,只得將自己的憤怒帶到爭取居權人士身上。」
甘仔對自己所做的事無怨無悔。「我看來老了,頭髮白了,還有『電車軌』,但精神上未累,可以繼續爭取,直至無氣為止,這種生活幾開心,讓無希望的人重拾希望;哭的人會笑;無權力的人被尊重。」

甘浩望小檔案

姓名:甘浩望(FrancoMella)
國籍:意大利人
宗教:天主教
年齡:54歲(1948年生於意大利)
經歷:74年來港開始參與社會行動

70年代
金禧事件:與六百多名天主教學生靜坐,反對學校炒了十多名老師。
艇戶事件:爭取艇戶安置上岸。

80年代
露宿者行動:
為爭取露宿者上樓安置而靜坐。

水上新娘事件:
為水上新娘爭取居港權及為被遣返的水上新娘爭取回港。
無證媽媽事件:
為內地無證媽媽爭取居港權,可一家團聚。
劉山青事件:
靜坐絕食,要求中國政府釋放劉山青。

90年代
爭取居港權:
帶領內地人士到政府總部門外示威。
大磡村事件:
為鑽石山大磡村居民爭取原區安置及賠償。內地教英文:
曾到江門、陝西等地方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