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Enron)醜聞爆發後,公司管治頓成美國輿論焦點,董事的誠信和監察職能備受質疑。《今日美國報》最近報道,在不少企業裏,董事是行政總裁的「老友」,得到種種「特別照顧」,構成利益衝突,以致董事的監察功能實難發揮。現在,多個股東權益組織正施加壓力,希望改變這種現象。
董事的職責之一是監察公司,但董事與公司私下進行利益交易(包括銷售合約、投資銀行服務合約、法律服務合約或是私人顧問合約等),在美國卻是十分普遍。爭取股東權益的團體認為,這種利益關係,令到董事局變成私人俱樂部,董事變成橡皮圖章,即使行政總裁提出有利於己而不利股東的議案,亦會順利通過。
泰臣食品公司(TysonFoods)的董事局成員都是「老朋友」,其中3位董事曾是公司的僱員,後來轉任公司顧問,與前主席唐.泰臣及行政總裁約翰.泰臣父子更有「生意來往」,金額達6位數字。另一位董事亦得到泰臣食品的10年顧問合約,總值400萬美元。這樣的董事局,如何可以有效地監察公司?
在大公司當獨立董事,向被視為肥缺。這份工作可說是兼職,但每年所得的袍金、紅股及其他報酬,輕易超過10萬美元。獲委任為董事的,多是退休行政總裁或政客,往往佔董事局半數席位。據一項調查發現,除了上述報酬外,董事還可能得到豐厚的顧問費,在「財富1000大公司」當中,超過1成給予獨立董事額外顧問費,平均金額達到每年224300美元。
更大的問題是,有關的報酬和交易多數隱藏不報,外人難以知道。據機構投資者委員會主任塔利克說,這些交易透過慈善捐獻、大學捐款,或是行政總裁與董事之間的投資進行,而按照現行法例,這類活動根本毋須披露。
至於董事與公司之間所作的財務安排,雖然按例要向證監會申報,但多以「有關人士」代替真實姓名,外人難以知悉身分。較早前,TycoInternational公司就被人揭發利用上述手法,在去年付給其前董事沃爾什(FrankWalsh)1000萬美元,以及捐款逾千萬美元給沃爾什主持的慈善團體,以答謝他協助Tyco收購CIT集團。
爭取股東權益的人士認為,在球賽中,球員不可兼任球證,同樣道理,為某家公司提供服務的律師、銀行家和顧問等,亦不應在同一公司出任獨立董事。這些呼聲已得到個別大公司回應,美國運通(AmericanExpress)和St.PaulCos.等已表明不會聘用其董事為顧問。
大牛市時,董事的獨立性問題甚少人關心,但這兩年美股低沉,一些業績差劣、股價大跌的公司,仍給予行政總裁巨額酬金,董事局自然難脫監察不力之嫌。
以前述的泰臣食品為例,股價自1999年以來大跌45%,但董事會仍通過給予唐.泰臣82.5萬美元花紅,另加10年顧問合約,總值800萬美元。至於約翰.泰臣,去年得到210萬美元花紅,董事局的理由是他收購IBP公司有功,但事實卻是,泰臣本想中止併購IBP,但被IBP告上法庭,才不得不依約合併。
多個爭取股東權益的組織近日發動攻勢,有的訴諸法庭,希望討回公道;有的提出改革方案,希望杜絕流弊。這些改革建議包括:
■要求國會立法,規定董事除了袍金之外,不得接受公司的其他任何報酬。有些股東權益團體更認為,董事酬金當中應有半數是公司股票,這樣一來他們作為股東之一,自然會更加照顧股東利益。
■俄亥俄州眾議員吉爾莫爾提出議案,要求公司全面披露所有慈善捐款,令公司與董事之間的「隱藏關係」無所遁形。
■要求規定董事局主席和行政總裁不能由一人同時兼任,理由是公司的最高權力不會被一人獨攬,可發揮較大的制衡及監察作用,更能保障股東權益。
不過有專家認為,股東權益團體此場仗並不易打,因為持股量最多的機構投資者,多數是各大證券行和投資銀行,他們為了日後的生意,未必願意站出來為股東爭取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