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美國一些小鎮有露天戲院,對喜歡一心幾用的觀眾來說,我想實在適合不過,可不是?
那些戲院好比停車場。你把自己的車子開進去,停在一個角落,就可安坐裏面邊看電影,邊吃東西。或不看不吃甚麼,只顧埋頭埋腦跟你的女伴調情溫存,多麼方便。
事畢,你們倆也許還能趕上電影的下半段劇情。可惜香港就沒有這類讓人各適其適,大可充作時鐘酒店的戲院。電話鈴聲鬧得像999報案中心的,倒多的是。
巴黎不知有沒有這類露天戲院,只知在Marais區原來有間「第七藝術酒店」,影迷會覺得亦屬個好去處也說不定。在這個市中有三百七十三間戲院的大都會,「第七藝術」的確別樹一幟。房間不過二十三間,裏面都貼滿電影海報。每張牀的牀頭都必有大明星的肖像貼在牆壁上,也許是瑪莉蓮夢露,也許是堪富利保加。連浴室的地磚、淋浴幕幔,都印上電影海報圖案。
原來酒店老闆MichaelKenig正是個影迷。他六十歲,在五六年的《馬戲千秋》當過臨記,特別喜歡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美國電影。
在這麼充滿懷舊電影情調的旅店裏,和女伴住上一宿準叫你一生難忘。要是房間裏的有線電視,正放映着彼得波特諾維奇的《最後一場電影》,斯景斯情,此時此地,你的感覺跟身在美國的露天戲院,該也相差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