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其首份預算案中,沒有宣布第二階段政府資源增值計劃,亦無訂下大幅削減公務員人數的指標;據悉,梁錦松特意留有後着:先透過嚴格限制未來四年政府開支不高於百分之一點五的增長,繼而留待部長制七月正式上場後,再進行精簡架構、局署合併及改變工序等大手術,由問責部長自行「操刀」,定下瘦身幅度,達致節流目標。而當局聘請的顧問公司,建議部長制官員年薪為四至五百萬元。 記者:王惠芳
庫務局副局長郭立誠昨接受傳媒訪問,被問及政府「肥上瘦下」——削減公務員薪酬同時卻高薪聘用部長,是否有欠公允?他也承認推行部長制後,會就局署進行檢討,包括檢討政策局和執行部門是否要減少層級。
據了解,特首董建華透過部長制重整決策架構,目前已初步決定設立十至十一個部長,合共統領九個大局(見圖一),改變現時決策層由三司和十六個政策局組成的局面。據悉,部分政策局合併後,不排除連管理部門之首的首長級第八級常任秘書長也取消,如房屋局與規劃地政局合併後,取消房屋局局長,以避免領導層出現過分臃腫。
在編制上,由於受制於立法會凍結首長級官員的規定,當局希望新獲任命的部長,盡量透過局署部門重整以調配資源,例如教育統籌局由教育署調配人手及資源,以配合新增服務;而每個部長都會設立私人辦公室,編制上包括政務助理、新聞秘書及私人助理等,類似現時三司的私人辦公室。
據港府官員內部估計,由於問責局長須推銷政策,爭取民意,各地區民政事務專員將廣獲重用,為部長布下地區人脈,以便有效地掌握民意;同時當局亦有意加強與十八區區議會合作,以爭取民意基礎。
政制事務局已準備下月底前,向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提交部長制的方案,而預算案已預留五千萬元以推行部長制;至於當局較早前聘請顧問公司研究部長制的薪酬水平,顧問公司建議部長制官員年薪四至五百萬元,若按現時特首薪酬是政務司司長的一點二五倍計,特首年薪將大幅增至逾七百萬元,增幅超過現時一倍(見圖二)。但港府發言人強調,薪酬調查尚未完成,至今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