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麥志榮報道】為防止國際偷車集團用「改頭換面」的手法,將修改了底盤號碼的失車裝作合法水貨車運來本港出售,令消費者受騙購入賊贓,運輸署正研究添置「內窺鏡」驗車儀器,加強檢驗進口水貨車。
運輸署高級工程師趙譽榮表示,較早前首次發現有兩輛在本港市面出售的日本進口水貨車底盤號碼一樣,經調查後證實原來是失車,目前所有進口水貨車都需核對底盤號碼是否與進口文件相符,但偷車集團將兩輛失車的底盤號碼磨掉,重新刻上另一輛新車的底盤號碼,再經正式出口途徑運來本港出售,由於偷車集團的修改技術非常精細,外表看來根本並無破綻。
趙譽榮強調,為了防止偷車集團故技重施,除了加強進口水貨車的文件審核外,運輸署計劃加強檢驗水貨車,每一輛進口水貨車都要檢驗底盤號碼的背部,因為號碼是刻上的,磨平後背部或多或少都會留有一些原號碼的凹凸痕迹。但要檢驗底盤號碼的背部,必須先拆走車頭與擋風玻璃之間的部分機件,如水撥等;汽車業界對此提出異議,所以運輸署決定研究引入「內窺鏡」驗車儀器,毋須拆開汽車零件就可檢驗底盤號碼的背部,一旦發現有可疑,才拆開零件進行更詳細的檢驗。
他又指出,目前市面的「內窺鏡」驗車儀器種類繁多,由最廉價的簡單反光鏡形式至最貴的管道式微型攝錄機都有,價格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運輸署會小心研究是否適用才會購置。
經營汽車維修設備的先進(香港)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國城稱,「內窺鏡」在外國是常用的修車設備,主要用途在檢查汽缸及排氣閥門,車輛若未定期保養,汽缸及閥門容易聚積「炭屎」,令汽油未能完全燃燒,就會影響行車性能及噴黑煙,在清洗汽缸後,「內窺鏡」亦有助確定汽缸是否已清洗乾淨,修車師傅毋須再「靠估」,但由於現時本港的修車房技術良莠不齊,政府又無監管車房的設備,本港擁有「內窺鏡」的車房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