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香港重新正確定位

投資縱橫:香港重新正確定位

早前筆者指出特區政府在思維上出了問題,未有仔細分析以往之優勢是否不復存在,便將未來的希望寄託於不着邊際的高科技,結果如何,有目共睹。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似乎令香港重回正軌,未來發展重點將回到金融、旅遊、物流及工商服務4方面,無論這些服務是否真的「高增值」,但肯定這是香港的強項,我們過往做得好,將來亦一定會有好成績,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不易於十年八載間迎頭趕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今次的「再定位」,顯然是政府痛定思痛後的明智決定。

以控制成本看節流
對於新預算案提出的解決財赤方案,社會上有質疑的聲音,認為過分樂觀及無具體方案。筆者則持較樂觀態度,預算案的政策方向是正確的,反對的人並不多,當人朝着正確的方向走,距離目標只會愈來愈近,至於要走多快,何時達到目標,則需按實際的情況變化作出策略調整,現時搬出太具體的方案,只會招來太多理論性的批評,對解決問題無甚幫助。此外,有一點特別要指出,是預算案並非空言5年內達到收支平衡,而是制訂了每年削減赤字的目標,故政府每年會因應實況在開源節流方面落墨,市民都將會一目了然,不會有黑箱作業,故市民對於梁錦松所提出的削減財赤方案,應抱支持態度。
節流會是政府未來的重大工作,若以「控制成本」之概念進行節流會更為可取。要有效控制成本,其實是要達致高效益,企圖降低成本繼續運作一個低效率的部門是錯誤的,削掉該部門或外判才是解決辦法。不同的工作單位,宜分開評估成本效益,但要同時顧及評估的行政成本。成本有集中特點,愈集中的地方會有愈多浪費,亦是低效率的主因,要有效削減成本,必須由此入手,這亦是為何梁錦松向公務員薪津動手術,作為節流的第一步。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