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駁擊:預算案務實欠進取

自由駁擊:預算案務實欠進取

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呂漢光

新任財政司司長的「處男作」,終於在上星期三發表,預算案的內容較預期務實,在接近毫無動作下,卻預計在二○○六至○七年度,可以恢復收支平衡,使人大惑不解。港人不禁問,早前財赤報告的驚人推測,是否虛張聲勢?還是往後數年將會有大動作?或是經濟將會迅速回復高增長?除了向公務員開刀外,並沒有任何開源、節流方法,也許司長是「黔驢技窮」!

應先減免地租
預算案的務實,可能反映了財政司司長已深切體會到,公務員架構中「蕭規曹隨」的官僚作風。制度上的掣肘,要有所動作,絕不是那麼簡單。千呼萬喚的局署合併、精簡架構和瘦身,在預算案中欲言又止,美其名是留待即將上場的部長詳細研究,實際上是有口難言。
公務員架構千瘡百孔,早已為人所詬病;公務員佔人口的比率過高,和高層架構臃腫,已是眾所周知,例如:警隊中級數之多,實在令人咋舌,一個希望服務警隊三十年,由督察晉升至處長的大學畢業生,恐怕要每隔三年升級一次,才能實現夢想。奇妙地,低級警員的編制卻十分精簡!從商界空降至建制內的財政司司長,連精簡上層架構的大方向也不敢提出,使港人感到十分失望!臃腫的公務員體制,要在短時間內解決,恐怕是港人的奢望而己!
利民紓困的措施,港人當然受落;坦白說,筆者是感到有點憂慮,僅希望建議不是糖衣毒藥,不會引致日後大幅加稅。從公平的角度而言,政府首先應減免地租,而不是提高差餉的寬免額上限。預算案說約八成半的住戶,將毋須繳納差餉,對還要繳交地租的住戶來說,實在有欠公允!財政司司長又是否知道,在申報物業稅時,地租是不獲免稅優惠,而差餉卻獲得扣減。既然司長提出港人要同舟共濟,何解新界區住戶要坐較貴的船。筆者促請財政司司長,馬上糾正這種不公平現象,歷史遺留的問題,改正後才會真正成為歷史!

另外,為了照顧年輕失業人士,財政司司長可謂用盡心思。他建議撥款四億元,推行為期兩年的見習就業計劃,為一萬名青少年提供在職培訓。但如無意外,計劃的成效不會很大。要提升謀生技能,在職培訓並不能替代正規訓練,一年或以下的在職培訓,絕不能使一個中學生脫胎換骨。再者,僱主直接聘請資歷較高的僱員,總比花時間培訓缺乏工作經驗的年輕人來得實際,政府要花錢,還是要看經濟效益。

投資回報率低
對預算案,許多港人會質疑,為甚麼公務員減薪要在十月才實施,而不是追溯至今年四月呢?過往的加薪,公務員一般在七月左右,才可獲發差額,而補助機構往往要到十月才全面獲得薪酬調整。若減薪要追回差額,補助機構的僱員,在十月的單月減薪幅度,將會超過百分之三十,這樣的減幅,恐怕大部分人也無法承受;若攤分在往後六個月追回,每月的減幅超過百分之九,對僱員的衝擊,實在太大。財政司司長建議減薪在十月生效,明顯是經過深思熟慮。
另一個重要而被忽略的是,預算案中所列出的投資回報率;香港坐擁數千億元的財政儲備,今年度的投資收入,卻只有不足二億元,而明年的預測是一百二十六億元,回報率由接近零,調升至百分之四,負責投資的金融管理局,實在有負港人所託。若忘記政治等因素,政府大可把財政儲備分作四、五份,然後交託國際著名投資公司或銀行管理,並要求較高的保證回報,應該不會很困難。財政司司長出身金融界,是投資的專才,若財政儲備直接由司長負責投資,或許香港的財政赤字,早已迎刃而解。綜合以上分析,新任財政司司長的首份預算案,是務實而不思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