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積極不干預政策告終

曾淵滄專欄:積極不干預政策告終

今年的財政預算,梁錦松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新經濟哲學概念,這標誌着香港政府今後的經濟政策將會改變。
梁錦松說,他不同意「積極不干預」政策。提出「積極不干預」政策的人是1961年至1971年間的香港財政司郭伯偉,1971年至1981年間的財政司夏鼎基也積極地推行這個所謂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但是,甚麼是「積極不干預」呢?
有人說,「積極不干預」就是完全不干預,完完全全地讓市場自行運作,這樣的解釋為較多人認同,於是,過去40年,「不干預」成了香港政府的金科玉律,不能隨意亂碰。1998年港府入市干預股市,被自由派經濟學家痛罵,更有人說港府干預必敗,大鱷必勝。數十年來,香港都被多個國際機構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
不過,也有人說:「積極不干預」是兩件事,其一是「不干預」,另一是「積極」,政府必須主動的創造營商條件。比方說,如果100多年前英國人到達香港後,甚麼事也不做,今日香港應該仍然是個漁村。因此,「積極不干預」也應該有「積極」的那一面。
但是,認為「積極不干預」等於完全不干預的人比較多,於是「積極不干預」就逐漸變成政府甚麼都不該做。梁錦松公開否定了這個經濟哲學,他認為政府應掌握經濟發展方向,積極為市場發展創造條件。
看來,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會完全不干預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