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岸然
先申報利益,梁錦松減了筆者百分之四點七五人工。再申報利益,他亦減了筆者幾千元的差餉,過去曾蔭權的四份財政預算案,筆者在本欄都評過,並無半句好評,全是浮誇、廢話連篇、不切實際、不準確、不專業。阿松的預算案,筆者理所當然不會大讚,但筆者佩服的是,預算案中可供筆者狠批的地方,竟然不多,除非筆者是為批評而批評的人。
這份財政預算案其實平平無奇,對當前高失業、經濟前景不明、港人面對中國的競爭壓力有增無減等困局,阿松在這份預算案中皆輕輕帶過,亦不急於解決財赤問題,繼續製作赤字預算四百多億元,在在皆予人處變不驚,我自有計劃的感覺。筆者對這位財爺,反而回復了少少信心。
他的理財規劃,延續數年,與特首保持一致,是在五年內解決結構性財赤問題。這其實不難,亦不需筆五年那麼長,這只是方便他調整整體的理財方向,方便他在五年後接班當特首,如此而已。這目標以香港的根基條件不難達到,只看他能否理順各方面的矛盾。
長期的經濟調整過程之中,香港有三座大山是必須移除的,第一是要限制公共開支,要減公務員人工與人數,這次他算是「無畏無懼」地提出了。亦預計可以達到。
別小看這只是百分之四點七五,因為此例一開,公務員再無保障可言,不難引發類似七十年代的多次公務員罷工的事件;但減薪是可一,而不一定是可再的。筆者必須要嚴重警告梁錦松,切勿自以為高明,胡亂地將商界的人事管理經驗,帶到公共服務界別。他將管理商界機構的理財哲學帶到教育機構,其實為禍不淺,有識之士應好好跟他算帳。
第二座大山是改革制訂,高地價政策不可取,亦不是長久之計,更不利民生,是一定要徹底放棄的。香港是個只有人力資源的地方,為社會的長遠發展計,為改善教育、社會保障及發展基建計,商人與中產階級要付較高的稅率是必然的。消費稅的出現亦屬必然,這些稅項全不違反有能者多付稅的原則,只是港人未慣。又要申報利益,物業跌價,入息稅上調,皆影響筆者個人利益,而且是「入肉」的利益,但客觀地看,這是香港的長遠改革所必須的,除非大家願意回到紙上富貴的高地價政策!
第三座大山就是聯繫滙率。梁錦松之前曾表示過,這是令香港失去經濟調整能力的禍端,但在今次預算案中就重申不會改動。當然,取消聯滙絕不能事先張揚,而要突然而且決斷地進行,筆者等着梁錦松作這個決定。
去年梁錦松上任之時,筆者就提醒他,有必要對低下階層表現關懷,但他沒有這樣做。他叫港人自己捉魚,叫失業者北上工作,到學校兼職教英文,全是失敗之作,只反映出他作為精英階層,不明民間疾苦。
這次他以《獅子山下》歌詞與港人共勉,公關上是一流,亦得到好評。不過若然他的潛台詞是叫窮人回到接受貧富懸殊,階級有別而不發怨言的時代;叫窮人接受要回到《獅子山下》年代的生活水平,坐視財閥巧取豪奪而政府橫作幫兇的境況,就想也別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