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欄用過幾次「挨」字,都給硬改成「捱」。我說「挨批挨鬥」,見報倒是「捱批捱鬥」。我當真是挨整了。
《漢語大字典》說,「挨」「捱」二字通用,都可解作遭受。元代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我如今無鋪無蓋,教我冷難挨。」可為證。魯迅寫給章廷謙的信是另一例證。信中有這句話:「我倒覺得有趣起來,想試試我究竟能夠挨得多少刀箭。」
魯迅既可這樣用這個「挨」字,怎麼我就不能?「挨」既沒用錯,幹麼要改成「捱」?除了《漢語大字典》之外,好幾本國語辭典也說二字通用。可見中文艱深複雜,常用字也不易搞得清。
吃文字飯的人,書桌上僅放着部《辭源》《辭海》,實在不夠用,得有些國語詞典才能解決「挨」「捱」這類問題。絕不能只憑個人直覺,單憑個人喜好,要憑的倒是理據,靠得住的字典辭書。我家裏的中文辭典有幾十部之多,卻並不等於我就是文字專家。我能閉眼說「挨」是錯的,「捱」才是對,光瞎嚷成龍和周潤發都支持我的說法麼?
遇上疑難,我們最好先問問案頭的啞老師。報社校對是幹文字工作的專家,我想他們身邊起碼得有《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辭典》等幾部參考書才是。緊記在權威的啞老師面前,我們全都是小學生,哪怕是魯迅(不如魯迅學養的三腳貓,更應少瞎爭辯,多翻翻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