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宣讀財政預算案當晚,出席電視台的答問會時,曾多次被問及預算案內一些預測是否過分樂觀,梁司長表示,人習慣於被較近期的事物及環境因素影響思維及看法,故才會對那些預測有「過分樂觀」的印象。
這個說法並非言過其實,事實上,這正是一般人的普遍行為,人們經常都犯上這個毛病而不自知。
當經濟環境好、股市壯旺、樓價上升時,樂觀的情緒便會衍生出各式各樣不切實際的預測;相反,當經濟低迷、股市樓市一潭死水之際,市場上又會充斥悲觀的情緒,一些頗保守的預測亦可能被視為不切實際。
若大家能認清這種毛病,便可避免無謂的憧憬與過分的悲觀,並可在大眾錯誤的行為中,找到以相反理論入市的機會。梁司長指出,要作合理的中期展望,便要拉闊眼光,不應只看近期的環境,投資者要分析股市大勢,又何嘗不是?
當大家看着圖表研究技術走勢時,3個月期限的畫面上出現股價連續攀升的場面,予人一種搖搖欲墜的不安感覺,但若大家把畫面上的圖表擴闊至6個月或1年,視覺上或許即時已有不同的感覺,並可能有不同的發現,情況其實與上述的理論大致相同。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