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致梁錦松 - 李怡

李怡專欄:致梁錦松 - 李怡

這兩天,我想你聽到不少掌聲。無論是傳媒的評論,或民意調查,都給你的第一份預算案相當高的分數。唯一不滿的恐怕只有公務員組織了,但在輿論與市民壓力下,他們顯然已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說甚麼道理也不會有人理會了。也許他們的策略,只能退到但求守住你提到的百分之四.七五的減幅而已。
許多人讚揚你在「結語」中的真情告白,尤其是以「獅子山下」的歌詞結尾。不過,我受感動的是你那一句話:「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熬過了」。我想,嘗過輪街喉、穿膠花、貼公仔日子的人,對你這一句肯定會深有感受。貧苦出身的你,畢竟與身為富家子弟的董特首不一樣。其實,他說的「新精英主義」從三十多年前你這一代(或更早)就開始了,不再憑富貴門第,而憑自己努力晉身大學殿堂,並成為社會精英,你不就是其中之一嗎?然而,成就精英之後,能不忘本,能記住過去窮苦的日子,能感同身受地關心底層市民,又能有幾人呢?你會是其中一個嗎?
我欣賞你在財赤逾六百億的情況下,基本上不加稅,反而作一次過六十四億元的利民紓困的寬免。我也留意到,你說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加稅不是好的選擇。我相信這是出自你對市民的困難的真正關心。但願這種關心能持續,特別是在想方設法促進就業這方面,有所努力。

財赤的問題,你是希望依靠中期經濟增長帶動稅收來予以解決了。所謂中期,是指二○○三至○六年。但我留意到,你對未來的外國經濟,並沒有盲目樂觀,你預計未來一段頗長的時期內,全球將面對低通脹、低增長的經濟環境。既然這樣,你又怎能計及在未來幾年經濟會逐漸好轉並達致收支平衡呢?
在電視台的討論會上,你坦誠地表示,一切預測總是錯的,問題是錯多錯少吧了。如果未來經濟不如你預測地好轉,是否就要如你所說,考慮削減薪俸稅個人免稅額,或開徵「商品及服務稅」呢?我始終不明白,政府何以從不考慮在大多數西方國家行之有效的累進稅制,以及連香港部分商人也認為不妨略為增加的利得稅呢?
在回答記者問題時,唯一令你尷尬的問題,是何以預算案的部分內容,會提前洩漏給《文匯報》。你答非所問。我也相信這不是你洩漏的。其實只要看看比你更高層次的助理中,誰是來自《文匯報》的,一切就都很清楚了。
在你貫徹你的理財理念與振興經濟的大計中,這正是我替你擔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