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昨晚十一時開始是一年一度觀音開庫的日子,約二千八百多名善信在紅磡差館里的觀音廟外排隊,以期第一時間入廟向觀音借庫。由於本港今年經濟不景,失業率高企,不少善信都盼可以改善家庭收入及工作穩定。在觀音廟外的攤檔負責人稱,市民消費意欲低,所以要把開庫物品減價,以期刺激銷情。
警方表示,截至昨晚約十時,紅磡差館里的觀音廟外已有二千八百多名善信排隊等候;至十一時許,手持開庫物品的善信即陸續湧入廟內,向觀音借庫。
「排頭位」的黃女士表示自己與兒子成功借到一億七千萬,自己早於本周二已到上址排隊,以期排得頭位,率先進入觀音廟向觀音借庫。她說,向觀音祈求世界和平、人人有工做及家庭經濟獲得改善。
善信許先生則稱,最希望家人平平安安。他認為,近年誠心參拜觀音的善信人數減少,或許與社會經濟不景有關。
從記者在現場所見,不少善信都帶同一家大小前來向觀音借庫,但附近攤檔的負責人黃小姐卻表示,今年銷售借庫物品的生意較去年減少三成,她相信是與經濟差、市民消費意欲減低有關,所以她惟有將每套借庫物品的售價由三十多元減至二十元,希望藉以刺激銷情。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周易風水學講師袁匡任表示,善信不一定要親自到觀音廟向觀音借庫,在家中誠心向觀音像禱告也可,但緊記要「有借有還」,同時在借庫前,先要雙倍奉還去年的欠額。借庫的金額只要夠用即可,不要過分貪心。
對於觀音借庫的起源,則眾說紛紜。袁匡任指出,話說在唐代時某村莊農作物失收,村民到觀音廟禱告後,出門即碰見一名官員,官員其後開倉派米,村民都認為這是觀音顯靈。於是此後每年的農曆正月廿六,村民都會向觀音借庫。
但位於紅磡差館里的觀音廟發言人黃先生則稱,相傳是古代有五百護法,為測試觀音的品格,化身乞兒向觀音討飯,觀音大發慈悲,開啟米倉分派糧食,開創了每年在農曆正月廿六向觀音借庫的傳統。
另外,秀茂坪道山邊昨午二時五十分左右發生山火,火勢一度逼近三間廟宇,一批正在排隊等候晚上「觀音開庫」的老人家不肯離開,由於火勢逐漸逼近,警方發出警告要動用武力將他們抬走,他們才肯離開現場,火警在兩個多小時後被救熄,廟宇幸保安全,無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