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首份財政預算案雖然沒有提出實質計劃去降低財赤,但先刺激經濟後解決財赤的方向是正確的。梁司長在演說中並沒有反覆提出財赤如何嚴重的驚嚇字句,反而提出不少令人意外的紓解民困措施。他亦沒有凸顯引入銷售稅或削減褔利的重要性,最具爭議的亦只是建議削減公務員人工4.75%,使政府每年節省60多億。有趣的是,政府由削減公務員工資所節省的60多億,差不多等於財爺建議的一系列包括寬免差餉一年、寬免水費和排污費一年及商業登記費等64億的利民紓困措施。這樣安排明顯是拋磚引玉,令建議中的削減工資方案獲得通過,更聰明之處則是這些利民紓困措施是一年及一次性的,而削減工資則是長久性。
另外,財政預算案亦反映出梁司長很理解在息口有可能上升及本港經濟仍然疲弱下,大幅減低公共開支或甚至引入新稅種及加稅是對經濟復甦極之不利的。政府建議引入的邊境建設稅相信已是對民生及經濟作出了最低的影響,在不能引入新稅種下,相信政府未來會進一步加快私有化公共資產。雖然不少人均擔心政府收入的預期過分樂觀,但其實只要着力刺激經濟復甦則政府收入自然會增加,太過着重去增加政府收入,反而是本末倒置。總括而言,今次財政預算案已平衡了各方的利益,但要做到放開彼此心中矛盾、同舟人世相隨去寫下不朽香江名句,則看來政府仍要在刺激經濟下進一步作主導,短期的掌聲始終不能夠解決長期的問題。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