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梁錦松在首份財政預算案,引用《獅子山下》主題曲歌詞,勾起多少經歷六、七十年代港人對昔日苦與樂的回憶。現時在黃大仙摩士公園閒坐的許多退休老人家,不少當年在獅子山下的木屋區度過悠長的歲月。每日靠生果金過活的肥伯,昨日形容三毫子一碗雲吞麵的日子雖苦也甜,因為人人懷有希望。另一位蔡伯卻抱樂觀態度,認為撫心自問,今天怎樣苦也苦不過走難的歲月,路是人行出來的,切勿輕言放棄!
六、七十年代獅子山下滿眼盡是木屋區,包括馬仔坑村、橫頭磡邨、老虎岩(現稱樂富)一帶,滄海桑田,今日早已面貌全非高。七十歲肥伯印象最深刻是制水的苦況,當年由於四天才供水一次,故家家戶戶連牀底都擺水桶陣,大大小小可以盛水的器皿都用來儲水。
草地上盤膝而坐的蔡伯(七十六歲)想及穿膠花的年代不勝欷歔,他首先解釋自己是在日本投降後南下香港,由於人在異鄉加上無一技之長,故流落街頭瞓街也瞓了一年,直至戲劇性地遇到失散了的姊姊才有三餐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