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四面楚歌回心討好群眾

政局四面楚歌回心討好群眾

【本報訊】正當成功連任的特首董建華積極推行強勢管治之時,新「財爺」梁錦松的首份財政預算案卻顯得出奇地「溫和」,除明示會削減公務員薪酬外,在有關民生稅項上卻作出若干寬減措施,有學者總結其政治用意時,認為此舉是弱勢政府在四面楚歌下回心轉意,討好市民。但另有學者預料,阿松向公務員開刀是「先己後人」的招數,博取社會同情,而日後政府在開源及節流方面必將有大動作出台。 記者:黃漢軍

正在北京的董建華昨晚形容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適合香港當前的經濟情況,照顧民生」,他相信只要香港各界團結,共同努力,香港有能力在五年內達至財政平衡。至於立法會的政黨代表及議員,除職工盟和街工對預算案未能解決失業問題感到不滿外,大部分均表示歡迎和支持(見表)。
嶺南大學政治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李彭廣認為,梁錦松在其第一份預算案中不急於大刀闊斧提出開徵新稅,解決財赤危機,是因為他不得不考慮目前民間仍然存在沉重經濟壓力和怨氣,避免擴大社會矛盾和造成震盪,而他提出五年逐步達致財政收支平衡的中期計劃,是要用時間去換取社會輿論對政府改革的支持。

配合董改架構
李彭廣指出,阿松此份預算案基本上配合董建華連任後的施政路向,例如在教育投資仍為政府財政支出的重點,僅次於社會福利;至於削減公務員薪酬方面,更是為配合董要全面改組政府架構的方針。
他表示,梁錦松在預算案中首次提出以現金計算政府開支增長,實際上是暗批其前任曾蔭權隱藏了政府開支超過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的實情,並藉此將削減公務員薪酬問題數據化和合理化;但他認為阿松在削減公僕薪酬問題上已考慮到公務員的士氣而作出若干妥協,故預料公務員系統反抗聲音不會太強。
不過,李彭廣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董建華日後推行高官問責制時,如果將來的問責部長享有高薪,就可能會與阿松削減公務員薪酬的計劃互相矛盾,導致公務員隊伍分化和強烈不滿。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劉兆佳也認同,梁錦松引入現金計算方式,為了凸顯政府財政困難,製造危機感,以在政治及思想上博取市民大眾的同情。
他更形容梁錦松向公務員開刀是一招「先己後人」,借整頓公營部門來贏取社會掌聲,增加董建華的第二屆新政府在政治及道德上的威信,以便配合將來政府在開徵新稅及節省政府開支兩方面的大動作。

改變前朝政策
劉兆佳亦指出,阿松的預算案大體上均配合董建華連任後的施政思路,包括重點着墨於改善政府施政、改組政府架構和加強與內地經濟的整合等。
至於較早前有親北京報章透露阿松預算案將會改變前朝政府「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但梁錦松昨日發表的預算案揭盅後,理念卻有所出入,消息人士表示,親北京報章刊登的有關訊息相信只是代表部分人士的意願。

梁錦松: 「能夠服務社會其實很有滿足感。唯一不好玩的是,有時我覺得你們(指記者)辛苦,我行街時,你們在街上影相,我最驚你們被車撞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