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日本股市近日狂升的人為因素,光看全球成交量最大的華爾街股市,近期因經濟數據反映經濟稍見好轉迹象,便惹來投資者無限憧憬,以為前景一片光明,因而瘋狂入市。究竟這是基本因素引發的自然買盤,抑或是「飢餓」已久的炒家本着「執輸行頭」的心態所帶動?
事實上,綜觀美股目前的市盈率仍屬偏高,除非企業在未來數季能錄得像過往般的超理想盈利(但有企業最近被揭發有造數之嫌),不然在如斯低息的環境下,聯儲局若未能適度調節利率,通脹勢必惡化。無論是加息或通脹率上升,都會蠶食公司利潤或股息。
此外,過去美股節節上升,除有蓬勃的經濟作為基礎外,科網甚或生化概念之興起,以及如雨後春筍般的新股上市,是將股市再「踢」上雲霄的催化劑,更重要的是歐洲單一貨幣誕生,跨大西洋及本土併購活動頻仍,加上有號稱主宰金融市場大腦的投資銀行刻意營造氣氛,配合傳媒的渲染,令股民如癡如醉,出現連續「非理性亢奮」所致。
投資銀行賺大錢,派花紅絕不手軟;企業高層及行政人員坐擁高薪及公司認股權,都是刺激消費市場的重要因素。過去兩年這班所謂「天才」不是被辭退,便是搜索枯腸也「榨」不出概念來,股市動力又從何而來?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