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樓按揭港元供款勝人民幣

內地樓按揭港元供款勝人民幣

根據香港規劃局去年12月發表的資料顯示,約有16萬餘住戶(佔全港總數7.9%),有成員在內地購買或蓋建物業,或自住或投資,數目更有上升趨勢。雖說國內物業涉及的金額,大多低於百萬元,不過,除了小部分人會一次過付清,大部分人都會申請按揭貸款,直接導致國內樓宇按揭的數字,不斷攀升。

在國內為物業承做按揭,審批的條款,基本與香港的相同,如供款額不可超逾收入的五成、個人的供款能力、物業的所在地,以及樓齡加按揭年期,不可以超過60年(男)或55年(女)等等。
不過,國內的按揭手續較為繁瑣,罰息期亦長達全期,但就可以因應自己的需要,而選擇美元、港元或人民幣,作為供款貨幣。

貨幣選定難換
借款人要有心理準備,一旦選定貨幣,日後較難轉換其他貨幣。因此,借款人在選擇貸款貨幣時,宜選擇與自己主要收入的相同貨幣,以減少利率所造成的影響。
東亞銀行中國業務部房地產貸款部主管王煥萍說:「國內有滙款問題,若借款人提出要轉換貸款貨幣,銀行需要考慮滙率、風險及國內條款,過程非常繁複,所以成功批核的機會較微。」

港元按揭漸多
1997至2000年期間,基於國內按揭息率較低,所以大部分港人業主,都傾向以人民幣作為按揭貨幣;但自去年起,在本港持續減息效應下,港幣變相較為吸引業主。加上以人民幣供款,供款人必須在內地設有戶口,定時存入款項,實在不及港元方便。
至於選擇美元作為貸款貨幣的,主要為購置上海豪宅的人士,因為此類物業多數以美元作為定價。王煥萍直言:「決定以哪一種貨幣,主要關鍵在於息率,愈低自然愈受歡迎。」
現時,國內物業最高可貸八成(一手)及七成(二手),最低成數及金額,則沒有規限。王煥萍表示:「借款人一般都會借到最盡,年期普遍選擇15至20年,甚少會長達三十年。」

銀行收手續費
至於貸款金額,則依地區及樓種而各異,如深圳、廣州及珠三角等地,多為數十萬;而上海及北京等大城市,以豪宅為主,貸款額可達百萬。
另外,為內地物業承做按揭,除了要繳付公證及文件費用,亦要向銀行繳付按揭手續費,相等於樓價1%。王煥萍表示:「基於國內按揭手續較繁複,所以才會有此收費。」不過,銀行不時會推出優惠,豁免這項費用,而借款人亦不妨與銀行商討,或可爭取到減免。

斷供情況較本港低
根據數字顯示,今年港人於國內置業及投資樓市,所涉及的金額,將較去年(87.1億人民幣)增加近兩成,達104億餘人民幣。若以八成按揭計算,銀行貸款的金額,可以高逾83億人民幣;難怪吸引了不少銀行,專攻國內按揭市場。
對銀行而言,國內樓宇按揭風險雖高,但斷供的情況,卻遠低於本地。王煥萍指出:「在國內置業的港人,通常都是有閒錢一族,加上貸款額多為數十萬,斷供情況並不普遍。」
她補充:「國內樓宇按揭的風險較高,所以息率會高於本地樓,特別是一些二、三線城市的樓盤,按揭成數會較低(七成以下),息率則會較高。」
現時,有內地樓宇按揭業務的本地銀行並不多,除東亞外,永亨及中國工商(亞洲)亦有;不過隨著市場增大,相信將會愈來愈多銀行加入。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