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時期到回歸:40年7任財政司

港英時期到回歸:40年7任財政司

郭伯偉(JohnCowperthwaite)
任期:1961-1971
引入積極不干預思維,為避免勾畫政策時傾向盲目配合數據,故盡量避免用數據。他因為身處的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少得毋須使用數據而感到十分開心。

夏鼎基(CharlesPhilipHaddonCave)
任期:1971-1981
積極不干預政策的奠基者,崇尚自由經濟,緊守審慎理財原則。對後來的政府政策、經濟發展以至財政理念的影響都很深遠。

彭勵治(JohnHenryBremridge)
任期:1981-1986
原為太古集團主席,是少數外聘的財政司,1983年宣布重新安排發鈔方式,引入聯繫滙率,將美元兌港元的滙率維持在7.8的水平。

翟克誠(PiersJacobs)
任期:1986-1991
保守派,期內經歷1987年股災,決定停市4天,又在任期屆滿前決定將國際商業信貸銀行清盤,均受猛烈批評。91年增加煙草稅200%曾受阻。

麥高樂(HamishMacLeod)
任期:1991-1995
港英政府最後一個外籍財政司;保守、幸運,但政績未見突出,任期內經濟急速增長,解決新機場問題,可說是一帆風順。

曾蔭權(DonaldTsang)
任期:1995-2001
經歷香港回歸,先後效力港英和特區政府,98年動用外滙基金救市措施極具爭議,曾被傳媒稱為「守財奴」和「狼來了」。

梁錦松(AntonyLeung)
任期:2001-
大通銀行亞洲前大班,新任財政司司長,目前面對內憂外患,有意改變「積極不干預」的原則,但其真正的理財哲學尚未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