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是錢對小孩來說,一向都是左手𢭃來右手落媽咪袋!小孩子的字典裏沒有「理財」這兩個字。但其實小朋友也該懂得金錢運用之道。事實上,美國、台灣甚至是中國,早就開始了訓練小朋友的「財智」(財務智商),以期他們能善用零用錢。適值新年剛過,未知各位小朋友是否已點算清楚,今個農曆年利是進帳多少?是否已盤算好這筆不多不少的收入要怎樣處置?這個「至醒利是錢理財秘笈」課程,或者是你學會收支平衡、獨立理財的第一步。
記者:吳佩璇
攝影:陳智良
原來除了IQ、EQ等等各種評估能力的商數外,時下也流行講財務智商,即理財方法及能力。這或多或少與《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流行沾上點關係。書中內容圍繞一般人的使錢模式洗腳不抹腳,即使收入不錯的中產階級也沒錢剩,甚至有負債!為了從小就灌輸金錢的正確概念,加上農曆年剛過,便誕生了這個利是錢理財課程。
教授小朋友種種提高財智的方法,大前提離不開3個C:即Concept(金錢財智概念)、CashFlow(現金流)及Control(控制金錢)。小小年紀就教授理財觀念,不怕他們都變成金錢奴隸?課程導師黃麗芳認為:「金錢運用同我哋有好切身關係,即使小學1年級已經會自己買嘢。自小就教佢哋理財,好過大個咗先欠周身卡數。當佢哋學識控制金錢,反而唔會咁物質化。」
小朋友在課堂上是透過遊戲形式,學習何謂現金流及怎樣控制金錢。舉例說玩大拍賣遊戲,假設每位小朋友都有100萬,可互相競投物品。遊戲中會發現有些小朋友一擲千金,100萬晒冷買一件東西,有些則人棄我取,以低價買較多的東西。之後導師就會跟他們分析,目的不過是教曉他們做人要有預算,在手頭現金、物品價值、要貯多少錢等各方面取得平衡。又如分組遊戲,有人是醫生月入4萬,有人是清潔工人月入6千。但人工高不代表理財智商高,遊戲中會有一大叠月結單要小朋友處理,看他們如何運用「財智」解決財務問題,做到收支平衡,甚至是金錢增值。其中有兩兄弟說:「阿哥,咁多單呀,不如搵媽咪啦!」因此,課程的目的除讓他們明白收支概念、珍惜並善用父母給予的零用外,最終能從理財學做人,懂得廉潔及養成獨立,並對個人債務負責任等。
鄒健(7歲,右)
兩兄弟在玩遊戲時面對大叠帳單,細佬(右)想找媽咪幫手,幸好最後哥哥一一搞掂,學會將筆錢好好運用。
「多數都係收20蚊利是,我會全部儲嚟第日讀書。」
蔡太說雖然仔仔年紀尚小,但也希望他有基本的理財觀念,學了以後他覺得也有一定幫助:「我成日同佢講話要讀大學,所以玩拍賣遊戲嗰陣,仔仔用96萬嚟買做一個大學生,等佢都知道要儲錢等第日大個讀書用。」
至醒利是錢理財秘笈
對象:小四至小六學生
開班日期:3月17日-4月7日(共4堂)
時間:逢星期日 9:30am-11:00am
學費:$480
主辦:荃灣明愛社區中心及財智學會
查詢:24939156
地址:荃灣城門道9號荃灣明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