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咒罵量子基金創辦人索羅斯為擾亂金融的「魔鬼」,與早前有日本官員公開指摘日股患上「腹瀉」,是「有心人」肆意拋空所致,雖然口脗不同,但目的卻無異,終於誘發上周日本政府懲罰多家外資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指其違反拋空規例,小則警告,大則罰款兼「停賽」。
事件惹來不少非議,有外國傳媒更指摘日本政府「大細超」,只罰外資行而放縱有份參與拋空股票之本地金融機構,如此厚此薄彼,乃違背97年開放市場時高喊「自由、公平、國際」口號之承諾。沒有誠信之餘,更有損日本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形象,將是一嚴重錯誤云云。
日本政府為打擊通縮,避免銀行體系因資產價格持續下滑導致有可能出現崩潰,又不想甚或無法再動用公帑,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惟有使出「絕招」,趁推出反通縮方案時收緊沽空規例。那麼豈不是要在升市中才能沽空?「空軍」們哪有不一舉瘋狂「補倉」之理?
事後無論是政府官員怎樣解釋謂懲罰外資違規與修例在時間上只屬「巧合」,並非有意針對外資,縱使外資大行認錯並受罰,都難令人信服。其實更「巧合」的是,在美國總統喬治布殊訪問日本後,日政府便使出「絕招」,是先知會「大佬」後才採取行動,抑或是布殊為解救日本特地送給小泉的「錦囊」?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