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財政新猷 - 李怡

李怡專欄:財政新猷 - 李怡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今天發表他上任後第一份預算案。面對香港少見的經濟疲弱、失業高企和財赤危機,他將提出甚麼解決辦法呢?
一向作為中共在港喉舌而目前更成為頭號親政府報章的《文匯報》,上周末引述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了預算案的某些主要內容。
據透露,當前政府首要面對的,是巨額財赤的問題,其次是振興經濟的思維。
解決財赤不外乎開源與節流。開源,是增加稅收,節流是削減開支。
節流的主要措施,是壓縮佔政府總開支七成的公務員薪酬和福利支出。
預算案會指出,基於私人機構減薪裁員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根據公務員薪酬調查的現有機制,政府的來年開支會把公務員減薪的因素計算在內。換言之,公務員已鐵定要減薪。而減幅將在五月薪酬調查結果公布後決定。
節流的另一措施,是調低政府開支增長的幅度,預測來年中期經濟增長百分之三點五,政府開支增長將相應調低,但預算案不會提出太具體的方案。
開源的主要措施,是明年正式徵收陸路離境稅,並改稱為「口岸建設費」,每人每次十八元,預料將為庫房帶來十億元進帳。
另外,政府亦認為需要開徵「消費稅」,但如節流得好,「消費稅」可以延遲推出。政府並會輕微調高部分間接稅如煙酒稅、車輛稅、遺產稅、博彩稅等稅率。
至於新稅項諮詢委員會在上周五建議的「調高差餉徵收率」和「調低薪俸稅免稅額」,以及不久前有人提出的輕微調高利得稅,據聞在這次的預算案中未有作決定。
《文匯報》透露這次預算案提出的振興經濟的新思維,是改變過時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政府在經濟轉型過程中,要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政府將根據香港未來發展的定位,提出多個重點發展行業,協助工商界發展,並推動本港企業開拓內地市場。
整個預算案,筆者還沒有看到,惟根據透露的內容來看,政府似沒有考慮累進稅制及提高利得稅等「劫富濟貧」的辦法,而是考慮「劫貧濟富」的徵收消費稅的辦法。
至於在振興經濟中政府的角色,過去的八萬五房屋政策和九八年投入股市的干預,實際上已使「積極不干預」政策形存實亡。
在經濟全球化的變局中,政府扶助某些行業(如高科技行業)以實現經濟轉型,也是應有之義,但由此而衍生的政商關係,若沒有合法的規管,所造成的流弊,恐怕會氾濫社會而成不可收拾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