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香港絕不能變上海! - 盧峯

蘋論:香港絕不能變上海! - 盧峯

徐先生說上海市上下一心,反映的也許只是不同意見、不同聲音被壓制的結果。

上海市前市長徐匡迪先生說,上海市近年發展迅速,是因為上下一心;因此他規勸香港人跟政府也要上下一心,減少對政府的批評,以克服目前的經濟困難。
徐先生在上海管治的成績的確不錯,這幾年上海的經濟持續發展,城市的建設也有了不少改善;但是上海的制度及發展模式跟香港完全不同,徐先生的勸告不僅對香港的發展沒有甚麼幫助,反而會削弱香港既有的特色及優勢,對香港長遠發展反而不利。

香港不是一元化
上海近幾年來雖然進步神速、雖然表面上跟現代化的城市很接近,但實際上它依然是一個單元領導的城市,依然是由黨及政府推動發展的城市。在這樣的城市,社會上不同的利益、不同的意見只是被硬生生的壓下來,被壓得不能聲張。徐先生說上海市上下一心,反映的也許只是不同意見、不同聲音被壓制的結果,像這樣的情況,香港能學得來嗎?像這樣一元化的控制香港應該學嗎?
事實上香港之所以跟內地的城市不同、之所以不是普通的一個中國城市,最重要的是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自由社會,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聲音可以在社會上並存,不會受到壓制;對政府的批評也不用擔心受到報復及制裁。換言之,香港的特色在於容許差異、容許市民各有心思、各有心意,再按本身的想法找尋發展的機會。若果事事講求上下一心,並要求市民減少對政府的批評,這不是在削弱香港的特色、優勢,把香港變成另一個普通不過的中國城市嗎?「團結」、「上下一心」無疑都是一些很容易入耳、也難以反對的漂亮政治口號;試想想誰能不贊成「團結」、不贊成「上下一心」呢?但是愈漂亮的詞藻愈容易被政府及當權者弄得面目全非、愈容易成為掩飾政策失誤、壓制不同意見的工具。

詞藻漂亮但空洞
正如台灣著名學者南方朔先生在《語言是我們的居所》一書中所言,當政者使用一些強調整體社會、整體利益的政治詞語主要是要把不同意見者、批評政府政策的人士排斥為少數破壞團結者,令他們感到不安,從而噤不作聲或被迫支持有問題的政策。因此不要被「團結」、「上下一心」之類的漂亮而空洞的詞藻迷惑,最重要的是讓不同的聲音、讓批評政府的聲音繼續存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香港是個多元化社會,才能確保政府不會對錯誤的政策一意孤行。
(圖)上海仍然是個單元領導的城市,不能與香港並論。